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新中港谢百军:利用能源就要“吃干榨净”

2021-07-07 06:3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如果要用两个字浓缩新中港董事长谢百军的70多年的人生经历,最贴切的或许就是“标兵”。

    应征入伍,勤学善用的他成为保卫祖国和生产建设“两用人才”,被评为“个人标兵”;经营企业,技术过硬的他用30多年时间,将新中港打造成国内热电行业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行业标兵”;鸣锣上市,年届七旬的他凭借着骨子里的韧性,带领新中港踏上向“智慧能源供应中心”和“碳中和中心”转型发展的新征程,誓要成为微碳甚至零碳排放的“绿色标兵”。

    回首这一路,谢百军只是简单地总结成一句话:“把能源‘吃干榨净’!”

    如今,这位笑称自己在部队里是“小鬼挑大梁”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已经用新中港挑起国内热电联产行业的一片天。作为一名老党员,谢百军认为,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党委领导,是新中港发展壮大的根基。“从建厂到现在,从党支部到党总支再到党委,尽管公司的体制有变,但党委领导始终没变,这就是保障。”

    韧性铸魂

    回忆起52年前应征入伍的决定,谢百军仍会兴致盎然。“那时我工资40多块钱,这在60年代已经不少了,而当兵每个月只有几块钱。我没有其他的想法,就是喜欢当兵。那个年代接受的教育就是参军光荣。”

    面对内心的召唤,从浙江电力学院毕业不久的谢百军放弃了在外人看来颇有前途的技术员工作,毅然决然地投身军队的“大熔炉”和“大学校”。他坦言,十余年的军旅生活不仅让他在专业技术上快速成长,也为日后的新中港打下了“与众不同”的印记。

    “那时候部队也缺少技术员,我就只能‘小鬼挑大梁’。部队注重学习,尊重知识,所以锻炼的机会多,接触的知识也多。”谢百军笑着说,“而且部队强调纪律性,讲究能吃苦,要有不怕挫折的韧性,这让我受益匪浅。”

    就这样,原本想着“当两年兵就回去”的谢百军,在军队一干就是十余年,并在一次次勇挑大梁中逐渐成长为电力领域的专家。而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谢百军又挑起了解决嵊州当地缺电问题的重担,由此拉开了新中港不断迸发新生机和新活力的发展序幕。

    “我们干得蛮苦的,起步的时候没什么效益,能耗和成本很高。这么多年坚持下来,还是通过实践获得了很多经验。”谢百军坦言,新中港的降本增效、绿色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即便是事关生存的紧要时刻,也坚持“勒紧裤腰带”大投入推进技术改造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正因为如此,历经多轮经济周期波动的新中港方能屹立不倒。“1985年建厂,至今已整整有36年,我们几乎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问及新中港能够实现节能环保的关键词时,谢百军再一次提到“韧性”二字:“韧性很重要,再困难的时候也要能坚持住。”

    “和其他民营企业相比,新中港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有国企的规范化和坚持党的领导。每个星期六是固定的党员活动日,30多年来我们坚持每周学习,除非重大事情,公司所有的党员和骨干都会参加。”谢百军自豪地介绍道。

    这背后,又与谢百军特殊的军人情结紧密相关。“新中港员工不多,最多的时候也就700人左右。现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只有300多人,但有67个退伍军人。”

    技改扎根

    作为嵊州市唯一的热电联产企业,新中港的主营业务是满足工业园区内造纸、印染、医药、化工、食品等150余家工业企业的供热需求,以及将生产的电力直接销售给国家电网公司。

    简单来说,新中港是以化石能源为燃料,在锅炉内燃烧将水加热为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从而驱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抽汽和排汽的中低压蒸汽则用于供热,实现了一个流程同时生产热能和电能。相较传统的凝汽发电和热电分产,这样的生产方式能避免因冷凝带来的能源损失,并且能集中治理污染物排放,让能源得到高效利用,并实现绿色低碳排放。

    早在2008年,新中港就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节能技术推广中心选为全国最佳节能实践案例并在全国推广;在2012年到2018年间的多项行业统计数据中,新中港供电标准煤耗远低于行业统计数据。此外,新中港于2016年通过了按照天然气发电机组排放标准的全厂超低排放验收,成为浙江省内首个通过该验收的热电厂。

    据介绍,1992年新中港投产国内第一台节能环保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历经数年的改造和完善才最终达到了设计要求。2002年投产的国内首台用于热电联产的高温高压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虽然经济效益远高于原机组,但距离设计发电量仍有差距。正是在谢百军锲而不舍的改造下,该机组最终的发电量一举超越设计值,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得到显著提升,新中港由此跻身行业内的“佼佼者”。

    事实上,谢百军主导新中港开启的从“有电用”到“清洁电”的技改之路,正是中国热电行业的一条转型升级之路。正是在“谢百军们”的努力下,中国热电联产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类似三代循环流化床和技术标准这样的行业先进技术也早已成功走出国门。

    谢百军颇有成就感地说:“现在中国的行业环保标准要严于西方发达国家,因为国外还在使用抽凝机组,发电的同时抽出部分汽来供热;而中国强调背压机组,是因为冷端的损失为零,发电的蒸汽100%被利用,能耗要低很多。”

    转型开路

    “机组的水平越高,碳排放的强度越低,额定数额下碳排放的差额就越大。靠经济利益鼓励企业节能减排,这就是市场化。”谈及临近上线交易的全国碳市场时,谢百军认为这是对新中港的另一种形式的“认可”。

    他透露,新中港去年有超过30万吨的碳排放可交易额度。“我们不卖,要留着发展。我们的电已经跟天然气电厂的碳排放相近,其他指标还更好,供热也远高于天然气电厂。接下来,要把零碳燃料加进去,加大耦合比例,把含碳燃料的比重进一步降低,最终实现微碳甚至零碳排放。”

    登陆资本市场,无疑为新中港的未来打开了资金的“枷锁”。“热电行业是重资产,一次性投入几个亿,一年的销售也没多少,资金始终处于饥渴状态。现在情况要好很多,公司的负债也不高。通过上市打开我们的投融资渠道,比间接融资、银行贷款或者滚动经营要更快更好。”谢百军如是说。他为新中港制定的发展战略仍是聚焦主业,以上市为契机,将新中港从一个区域热电联产企业打造成跨地区、跨区域发展的清洁能源供应商、服务商。

    由于公司的全背压机组实现了“以热定电”,下游客户对供热的需求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热力和电力的生产。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新中港的热力销量分别为252.67万吨、264.62万吨和238.67万吨。

    “对不少下游企业来说,供热非常重要。一旦供热发生变化,比如压力温度不够,就可能出现次品,过高又可能对机器设备造成故障。所以,对于外部用热的任何变化,我们整套机组都要及时响应,保障供应的平稳。”谢百军介绍说。

    随着嵊州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新入驻的用热企业逐年增加,生产供热缺口愈发明显。据了解,目前新中港的4个锅炉、4个发电机组和2台天然气锅炉在高峰时段均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旺季时段还要安排用户轮流停产。

    在此基础上,新中港的募投项目中,新增一台亚临界参数220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及一台35兆瓦背压汽轮发电机组。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降低新中港的平均供电煤耗、供热煤耗、厂用电率和环保排放指标。此外,作为配套建设项目,热网扩容改造可以让公司的新增产能更好地匹配下游企业的用热需求。

    “新中港的未来就是要转型为‘碳中和中心’和‘智能能源供应中心’。”谢百军如此憧憬。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