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李雪峰
6月21日晚间,上海贝岭发布股价异动公告,称近期个别券商分析师在研报中预测公司未来业绩,未与公司确认,提醒投资者注意识别风险。6月22日晚间,东方锆业发布股价异动公告,称关注到部分研究报告预测公司业绩,由此同样提醒投资者,相关预测仅代表分析师个人观点。
上述异动公告均系程式化的标准公告,隐含的意思包括:1、个别分析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盲目臆测且不排除放卫星的嫌疑;2、个别分析师的理解完全不代表公司的观点;3、个别分析师涉嫌诱导市场和投资者作出非理性投资决策;4、个别分析师的臆测客观上对公司股价异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5、如果涉嫌误导投资者甚至操纵市场,个别分析师要负责。
“个别分析师”究竟是哪些分析师,此处不展开,公开信息均有据可循。
分析师根据从合法途径获取的信息,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上市公司作出公允的价值判断,本身不是问题,且应该大力提倡,一来可以彰显投资价值,二来可以提示风险,令市场更加透明和专业。
实际操作中,部分分析师无视客观规律,强蹭热点,炮制热点,高频次地反复推介,肆意制造炒作氛围。炒作初期,上市公司市值得以提升,跟风炒作的投资者实现获利,某些分析师的专业能力似乎得到了市场验证。但在炒作中后期,上市公司股价明显高估,风险显著提升,此时介入的投资者不仅不会盈利,反而会高位套牢,短期内无法解套。类似案例不胜枚举,部分上市公司遭到一顿猛炒后,股价高位下跌,频频腰斩。
复盘整个过程不难发现,部分分析师的强蹭和强推,加速了上市公司股价见顶,扰乱了市场的正常波动,让一小撮人受益,让更多的投资者高位接盘买单,且让上市公司提前透支未来的成长,相当于掏空。不少上市公司经人为干预的不正常炒作后,高位暴跌,元气大伤。
记者无意将股市诸多炒作乱象完全归咎于分析师,只是试图陈述一个事实,个别分析师一系列不能公开于阳光之下的操作,践踏了市场三公原则,其行为本身是打法律法规的擦边球,不是每一次都会幸运地免于责罚。
绝大多数分析师表现出了应有的专业操守和对法律法规的敬畏,他们终将得到市场的尊重,而长期在各种热点中游走、枉顾上市公司基本面的黑嘴分析师,一定要记住一个基本事实:现在是留痕时代,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回到上海贝岭和东方锆业,这两家公司均已上市多年,基本面已相当透明,市场对两家公司也有明确的认知,并不会因为个别分析师的臆测而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臆测只能导致股价急速波动,加剧风险,好公司不需要拼命地吹捧,不好的公司再怎么吹捧也好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