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15日凌晨,MSCI正式公布A股“入摩”名单,共计234股纳入。作为A股市场上“白马股”典范的格力电器成为仅有的4只家电股之一。证券业人士表示,首批“入摩”股票,是A股中优秀投资标的的代表,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也将因此得到境外增量资金的眷顾,有望对其未来的市场表现带来正面影响。
首先要说一下何为“入摩”,为什么“入摩”如此牵动人心。这个“摩”是指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简称MSCI,是一家提供全球指数及相关衍生金融产品标的国际公司,其推出的MSCI指数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最多采用的基准指数。MSCI的市场地位决定了一旦某个市场被纳入其指数,就有可能获得大量资金的青睐。换句话说,如果股票被纳入MSCI相关指数,就有可能获得全球投资者买入,尤其是那些追踪指数的被动管理型基金。
鉴于MSCI指数的巨大影响力,“入摩”的象征意义有些类似于中国“入世”,对寻求国际化的A股市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在A股连续三次“闯关”失败后,MSCI于2017年6月21日宣布,将从2018年6月开始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ACWI全球指数。彼时,MSCI计划初始纳入222只大盘A股。
5月15日凌晨,MSCI发布半年度指数评审结果,正式宣布234只A股将被纳入MSCI指数体系,今年6月1日起生效。
如果说,去年6月“入摩”的消息刷屏是正式敲定A股“入摩”,闯关成功,这一次则是因为正式敲定“入摩”股票,标的揭晓。投资人士表示,此次调整是纳入之前的最后一次股票池调整,首批纳入指数的股票,作为A股优秀标的的代表,其象征意义较大。有券商研究员甚至称,此次调整对中国市场至关重要,可能是多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
业内人士表示,MSCI指数之所以能够获得全球投资者认同,将其作为资金配置的重要参考,主要是基于MSCI指数的客观公正性、实用性和参考性,能够成为首批纳入MSCI的A股必然也是经过了严格筛选,在很多方面应该符合国际投资者的“审美标准”。
综合一些研究机构的观点来看,他们认为,能够纳入MSCI的A股股票普遍具有如下3种特征:一是大市值及行业龙头;二是高股息率;三是估值与业绩匹配。
这三方面恰恰是格力电器具有的显著特征,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格力电器能够成为A股家电板块的代表,被纳入MSCI相关指数。
作为驰名全球的家电制造企业,格力电器是家电行业尤其是空调制造企业中的龙头,是唯一成为“世界名牌”的中国空调业品牌,其产品产销量连续多年全球领先。
格力电器向来以稳健的增长著称,1996年上市以来,格力电器营业收入从28.41亿元扩大到了2017年的1500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86亿元增至22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20%。但市盈率长期在10倍甚至更低水平徘徊。估值与业绩的匹配度,让其成为蓝筹股的标杆。
格力电器也是A股市场上公认的高分红、高股息率的投资标的。自1996年上市以来,格力电器已累计实施现金分红19次,累计分红约418亿元,分红率高达38.84%。最近十二个月的股息率超过3.7%,远高于1年期定存基准利率。
作为深市A股主板股票,格力电器股价屡创新高,目前总市值超过2900亿元,长期位居深市十大权重股之列。
应该说,格力电器身上具有奉行价值投资理念的海外投资者看中的所有标签,被纳入MSCI是实至名归。这一点,从格力电器的股东结构上就可见一斑。截止公司2018年一季度末,境外投资者通过“陆股通”持有公司股票约4.90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15%,仅次于公司前两大股东格力集团、河内京海担保。
市场人士指出,被纳入MSCI,除了彰显公司本身的投资价值之外,也将实实在在地享受增量投资资金的配置效应,对其之后的市场表现带来正向推动作用。
MSCI公司CEO费尔南德斯曾称,A股初始纳入后可吸引约170亿美元-180亿美元,未来完全纳入后,预计资金流入将达到3400亿美元左右。
市场预计,这些资金将主要围绕A股排名靠前的蓝筹股进行布局,格力、茅台、平安这类大蓝筹更加受益。“这些股票,拿着放心!”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表示。
23:37 | 持续加强布局A股市场 险资上半年新... |
23:37 | 商业银行“二永债”年内发行规模已... |
23:37 | 年内30家上市公司主动更改证券简称... |
23:37 | 低空经济持续升温 多地积极探索多... |
23:37 | 三季度重大项目建设加力提速 发挥... |
23:37 | 部分银行下调美元存款利率 未来或... |
23:37 | 走进宁夏大武口区:中国中化两把“... |
23:37 | 香港交易所9月23日起正式实施恶劣... |
23:37 | 多地活用住房公积金满足居民多元化... |
23:37 | 深化央地协同 多地出台举措支持上... |
23:37 | “两新”工作不断拉动投资增长 中... |
23:37 | 港股市场吸引力提升 上市公司“A拆...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