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基金频道 > 基金论市 > 正文

八大头部公募把脉四季度:新的结构性机会正在孕育

2022-10-09 20:23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王思文 昌校宇 王宁

    2022年四季度已至,公募基金如何研判此时的A股市场?如何把握投资机会、防范风险?为此,《证券日报》记者邀请多家基金公司旗下投资总监和知名基金经理,分析相关因素,预判市场趋势。

    博时基金首席资产配置官黄健斌:

    大盘价值展现高性价比

    A股盈利步入弱复苏叠加风险偏好阶段性修复,市场下行有底,但国内流动性环境边际向紧以及海外加息预期,仍限制了市场的回升空间。预计四季度市场将维持弱势整理。

    风格方面,再平衡将是市场运行的重要逻辑。历史上四季度多次发生过转向大盘价值的风格切换。4月27日以来市场风格极致演绎,大小风格与价值成长均出现极致分化。大小风格与价值成长风格两者叠加下,大盘价值与小盘成长出现剧烈分化。

    估值维度上,大盘价值展现高性价比,低市盈率、周期、金融性价比亦较高。从估值水平来看,大盘较小盘相对估值近期快速回落,价值较成长相对估值亦持续处于历史底部。两者叠加之下,大盘价值当前具备较高估值性价比。此外低市盈率、周期、金融等板块估值均处于历史较低分位。

    建议均衡配置“消费地产+成长+能源通胀”三大主线。一是沿风格切换,布局基本面逐步改善的食品饮料,如白酒、大众品、零售修复成本改善的家电以及地产;二是成长链条,全球能源转型超预期下景气向好的新能源链,如光伏和储能、高景气的军工和预期触底改善的电子;三是能源通胀链条,需求向上叠加供给紧张的煤炭、原油链、有色金属。

    鹏华基金权益投资三部总经理闫思倩:

    当前A股已经具备性价比

    当前A股已经具备性价比。今年三季度以来,全球股市承压,A股也在内谨外忧的情况下进一步下探。不过,总体来看,当前全球比较中,海外通胀以及经济基本面压力更大,国内经济依然有相对优势。中国十分重视国内经济的稳定,整体政策面偏向宽松而不是紧缩。当前科创50指数估值和创业板指数动态估值均处于相对低位,A股已经具备性价比。

    预计10月份之后,部分市场核心问题有望迎来转机:美联储加息很难更“鹰”,11月份至12月份加息幅度开始下降;国内货币政策再次宽松;国内基建、地产软着陆等政策支持;三季报业绩预计仍有景气行业超预期。

   交银施罗德基金研究副总监马韬:

    聚焦供给优势

    2022年四季度市场面临情绪拐点。四季度国内外在疫情控制、通货膨胀、资金成本三大供给因素方面的差异或再度扩大,并逐步获得市场重视。由于国内外宏观政策导向的差异,国内更加重视保供给,海外更加重视保需求,以上差异使得海外需求对国内供给依赖程度继续提高、国内供给占全球供给份额稳步扩大。一些全球市场及经济变化提示实体和金融的供给体系长期向国内集中的趋势正在形成,这将给国内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历史性机会,2022年四季度市场或在高波动中逐步接近情绪拐点。

    2022年四季度可再度关注大盘价值风格。海外能源危机持续、货币被迫收紧、软着陆概率下降、外需呈现压力情况下,国内政策端提振内需、抑制风险的必要性陡然增加,在疫情相关问题得以最终解决之前,刺激基建和地产等相关建筑业活动概率提升,金融和周期大类板块或被激活。在外需回落、内需上升,企业加杠杆逼近尾声、居民加杠杆接近启动,流动性宽松逼近尾声、名义增长修复逼近起点的背景下,市场出现风格切换的概率已显著增加,此时应重视大盘价值风格的机会。行业上可关注房地产、银行、非银金融、建筑装饰、建筑材料、有色金属、基础化工和农林牧渔等板块。

    招商基金投资管理一部总监王景:

    影响市场各项不确定因素将逐步明朗化

    展望四季度,国际国内形势在未来一段时间都会逐步明朗,权益市场有望穿越迷雾、逐步探底,同时孕育新的结构性机会。从国内经济环境来说,前三季度影响市场的各项不确定因素也将在四季度逐步明朗化。

    首先,资本市场面临的不确定在下降,市场将进一步行稳致远。其次,从国内经济的短周期来说,实体面有望引来一轮边际小复苏周期,全国工业企业生产和基建活动正有序恢复,房地产行业整体出现进一步大幅下探的风险在变低。第三,新产业的发展欣欣向荣,当前正处于智能革命、新能源革命的开端,全球都希望抢先突破核心技术,而我国目前在新能源等领域发展保持领先,一批优秀的上市公司正在加速成长。第四,从当前权益市场自身情况来说,估值已经较为合理,A股性价比进一步上升。

    未来可重点关注四个方面:新能源、储能等绿色发展行业标的;自主可控、创新增长相关行业标的;估值修复逻辑下的质优央企国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拐点回升,看好消费行业复苏等相关标的。

    景顺长城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余广:

    建议把握节奏和灵活性

    今年二季度以来,政府两次布局全面稳增长,预计四季度稳增长具体措施能在执行层面得到加强。随着流动性环境维持宽松、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加码,经济将逐步恢复至中长期增长路径。

    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性价比高。今年以来市场经历了多轮回调,目前位置已接近今年4月份低位。宽基指数估值重回中部偏下区间,市场短期快速调整和风险释放后,当前市场风险溢价ERP接近历史均值向上一个方差,回到历史高位水平,权益性价比高,也为市场提供了较好的底部支撑。目前,国内流动性仍然维持宽松,但货币向信用传导仍较弱,代表经济内生动能的中长期贷款增速底部徘徊,出现指数级别行情的概率不高,后市行情或将偏结构性,趋势性机会还需等待海外紧缩周期退出后,中美基本面共振。

    预计短期A股市场维持震荡格局,建议把握节奏和灵活性。当前中国经济仍维持一定韧性,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力度较大,尤其是部分地区房地产支持政策仍在加码,预计政策向基本面的传导虽然有时滞但未来有望逐步见效。此外,经历7月初至今指数持续回调后,整体市场估值重新回到历史相对低位水平,市场估值再度具备中线价值。建议进一步观察政策落实对经济基本面的改善效果、监管对近期风险事件的应对、区域形势的事态进展来判断市场的走势。

    浦银安盛基金研究总监兼均衡策略部总经理蒋佳良:

    维持成长和价值的交易性均衡

    今年的A股投资出现两个特点,第一是宏观事件对市场影响较大,第二是景气行业内部也分化较大。从成长的角度来看今年整体市场偏弱,很难持续赚取超额收益。由于经济下行,整体市场的景气度很弱,国内需求端、生产端复苏均走弱。

    目前来看,市场仍没有显现出比较明确的投资主线,需要重点关注后续政策导向及经济预期。可重点关注景气度较高的投资板块。中国仍然是大国中增速较高的国家,A股从长期来看仍然是成长的资本市场,尽管短期内会有各种干扰,但长期来看,景气和成长仍然是A股市场最大的主线。其次,是坚持布局均衡投资。一方面是成长内部,重点关注在赛道和方向进行均衡,另外在市场维持震荡的时候,我们还会维持成长和价值的交易性均衡。

    均衡的投资策略有助于震荡市中基金控制组合的回撤。主线方面,由于能源格局变化,关注光伏等板块的长期向上趋势,同时会关注随着经济企稳复苏,带来的消费和出行产业链的机会。

    嘉实基金大周期研究总监肖觅:

    市场大概率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今年四季度宏观经济有较强韧性。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具体到市场内部结构,当前时点各产业链基本面和估值具有较大差异,市场大概率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板块投资方面,首先银行、房地产以及互联网行业估值目前都极为便宜,即使以非常谨慎的假设测算也仍有可观的潜在回报,一旦基本面改善就足以驱动显著的反转机会。其次,当前市场上景气度较高的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以及部分创新型产业,在估值合理的情况下可以关注并参与产业链趋势下的中长期机会。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航空、机场、酒店、餐饮等线下服务业,在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将较高概率的出现基本面改善,相关需求将恢复正常。

    目前看港股市场也有显著机会。港股市场估值已迎来近年最低位置,多数行业板块也已是历史最低估值水平,且港股市场主要公司质地十分优秀,已经具备非常好的风险收益比。快递行业长期向好,随着成本的不断推薄会渗透到更多商品品类中,由此将衍生更多服务性需求,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南方基金首席投资官(权益)茅炜:

    持积极布局的态度

    从统计规律来看,四季度大盘价值的超额收益概率较高。但今年的特殊情况是,几乎所有板块都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目前整体估值已经处于底部区域。因此当前首要的判断是对于整体市场都应该持积极布局的态度,其次才是对结构的判断。具体到风格轮动,大盘价值的核心驱动来自宏观经济,四季度可能会出现一些宏观的积极信号,但是看到经济基本面显著改善的概率偏小。成长股方面,行情已经持续了近两年时间,尽管整体景气度依然不低,但也很难看到进一步的惊喜,因此分化和波动会更加明显。整体而言,经济和产业基本面暂不支持一边倒的市场风格。

    每一轮市场大级别的下跌,都会带来两种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第一种投资机会是供给出清。市场大幅下跌往往伴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回落,在增速回落过程中,过度杠杆的行业及其上下游往往会面临较大的风险,部分企业可能会被洗出市场。在本轮周期中,这一视角下比较显性的领域是地产链。除了地产公司外,大量家装、建材等行业的出清也非常明显。未来随着宏观经济的修复,这些领域存活下来的公司将享受市场份额的显著提升。第二种投资机会是市场估值自身的大幅波动。顶部行情伴随着极端亢奋支撑的非理性高估,底部行情则恰恰相反。这一视角下,当前较值得关注的行业是医药。老龄化的趋势意味着医药的长期投资逻辑没有任何变化。因此这次大幅下跌,是对前几年过度乐观的重大修正。目前医药的估值已经跌到底部区域,行业泡沫已经基本出清,相应的也具备了较好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编辑 才山丹)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