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报道组 袁传玺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源带来了关于《以高质量技能人才供给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提案。
2023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源头在科技创新,落脚点在产业升级,关键因素在人才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精尖缺”科技人才,还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等。
近年来,中国的就业人口中正在诞生一个庞大的“新职人”群体,他们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经验技能,从事先进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居住在城镇的从业人员。为“新职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提升服务,是帮助中国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拉动未来产业发展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源接受采访 袁传玺/摄
为此,周源提出了以下三个建议:
第一,要明确功能定位,健全“新职人”群体终身职业技能提升机制。包括要制定科学系统的职业技能终身培养及发展规划方案。人力资源主管部门联动产业主管部门,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发展趋势,做好高技能人才供需预测和培养规划,旨在促进技能人才不断学习,在技能提升中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此外,要推进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互补、线下教育与线上培训相融的职业培训模式广泛运用,探索通过面向社会的成人职业教育和培训长效机制,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
周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技术迭代比较快的时候,技能的变化也很快。今天可能是数据工程师,明天可能就变成了Prompt工程师。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能够更加真实反映用人需求,技能也能够快速做出变化。所以从这个角度意义上讲,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相融合,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非常有必要。”
第二,要强化政策引导,调动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载体。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相对高校和职业院校具有专业程度高、灵活性大、培养与需求高度一致和与产业紧密合作的优势。鼓励并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办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优化相应的登记注册流程,让办学企业能够专心投入专业建设,构建以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为主的多元培训载体,充分发挥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主体作用和院校培训资源优势,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机制,推动紧缺型人才培养与供给,提升社会对口就业水平和高质量技能人才供给。
第三,突出科技创新,打造现代化在线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新范式。人工智能技术为技能培训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机会,促进了技能培训行业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落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职业技能培训行业可以实现更加个性、灵活、高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也能借助AI工具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技能培训向更高水平发展。鼓励并引导培训机构和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掌握AI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育素养,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AI大模型的发展,不断探索创新,赋能技能培训行业实现变革式发展,可促进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效率和有效供给。
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和AI大模型对技能培训行业的赋能,周源认为,大家可以展开想象力,也需要充满信心。
周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把整个互联网都看成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可以帮大家进行知识分享、信息交换,甚至可以完成在线的交易、娱乐等功能。AI加上互联网可以变成一个新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AI是对原有互联网媒介形态的一种新的赋能。技术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可以扩展人的能力,就好像汽车扩展人的双腿,无线电放大人的声音。新技术在人的赋能上也会变成一个新型的轮子。”
“当新技术来了以后,很多已经做到大规模用户覆盖的互联网公司,有机会在人的能力层、生产资料的新形式、工具的能力层三者基础上实现变革。”周源如此表示。
(编辑 何帆 上官梦露)
20:22 | 芳源股份:12月3日将举行2024年第... |
20:22 | 新天绿能:12月13日将召开2024年第... |
20:22 | 网宿科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 |
20:22 | 神马股份:12月10日将召开2024年第... |
20:21 | 湖南发展: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二十一... |
20:21 | 香雪制药: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 |
20:21 | 圣农发展: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 |
20:21 | 吉峰科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 |
20:21 | 兆新股份:第六届董事会第五十一次... |
20:20 | 香雪制药:第九届监事会第十七次会... |
20:20 | 敷尔佳: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 |
20:20 | 鲁北化工:聘任王真真女士为公司副...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