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报道组 李豪悦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联合创始人冼汉迪向《证券日报》记者谈到职业院校“走出去”的优势时表示,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纷纷实施海外拓展战略,以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国际竞争力。而职业教育院校作为“走出去”的重要一环,能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关键性的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支持。
基于此,冼汉迪在今年两会带来了《关于支持职业院校国际化和产教融合的建议》,一方面,支持职业院校与国内外多元主体的合作;另一方面,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职业教育发展中心。
关于多元主体合作,他建议通过与“走出去”的企业深度合作,准确掌握企业人才需求,通过“学历课程”及“非学历课程”多种形式,开发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项目以及入职后职业发展强化项目等,实现校企供需有效对接。
此外,通过与当地院校师资、课程规范等对接合作,借助境外办学点、合作主题式“产业学院”、共建项目课程等形式,将前沿企业的人才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落地措施。同时,选派双方院校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师以及企业高技能型人才开展项目培训,在国际国内两套制度法规和办学要求的框架内运行,防范办学风险、保障教学质量。
同时,也要通过与当地政府、社会组织等主体合作,结合“走出去”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训,并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项目的本地化推广和宣传,如技能比赛、公益活动等,吸引并培养本土化人才及海外人才。
对于建设世界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冼汉迪认为大湾区具有很大潜力。
他建议,职业院校与大湾区科创、“走出去”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合作,开设6个月至1年的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嵌入校内课程导师及行业导师的专业课程、实操培训等,吸引对大湾区发展、大湾区“出海”企业以及中国创新型企业感兴趣的华人华侨、海外人才来华学习,帮助他们深度了解企业文化和特点、产业前景及实践能力,为入职国外中企或国外同类创新型企业,打好坚实的能力基础。
希望加强国际化师资的培养,支持开展外语培训、海外院校交流等。并制定政策支持职业院校赴海外办学,培训当地的人才为“走出去”企业所用,让企业能更快地适应当地文化,提高生产效率。
(编辑 张钰鹏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