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正在变为电商的“富矿区”,应急性的“消费扶贫”带来点对点产销对接机制,迎来了转变为“富民产业”的重大机遇期。建议建立可持续消费扶贫机制,深化消费扶贫,形成“脱贫兴农”的富民产业新格局。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要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
今年疫情影响下,多地农产品一度滞销,各电商平台通过开展产地直播、开通物流专线等方式,为农产品打开销路,同时也形成电商扶贫的模式。
赵皖平介绍,2月份以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在全国落地70多场市县长直播,150多位市县长帮助本地带货,把本地农产品直接对接上了6亿消费者组成的大市场。据调研,拼多多目前已经在新疆南疆、陕西等地携手贫困县和脱贫巩固县的主要党政领导落地多场扶贫直播,效果非常好。
他认为,市县长的影响力,撬动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媒体,不仅为本地农产品做了价值巨大的品牌推介,也提升了本地党政干部、企业和农民的“触电”意识和水平,为加速农产品上行,可持续的“消费扶贫”打下良好基础。
赵皖平建议,鼓励和推动各地政府以“市县长直播”等方式,由当地最有影响力、公信力的人员,通过电商平台向全国消费者推介本地特色农产品,深化“消费扶贫”产品的品牌能力。
赵皖平表示,应引导和推动电商平台与有产业基础的贫困地区建立合作关系,以市场需求和电商平台的专业能力为基础,将当地特色农产品迅速加入全国消费者的“日常购买清单”,迅速消除市场壁垒,推动“小产业”升级为“国民消费产品”,深化“消费扶贫”产品的市场能力。
他还建议,要以当地政府、龙头企业为主导,建设形成质控、物流仓储、研发新品、包装设计的服务链条,深化“消费扶贫”产品的供应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