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侯捷宁
见习记者 韩昱
12月中旬以来,不少海外经济体央行进行了年内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瑞士央行、挪威央行等均纷纷加息。不过,在美联储缩减加息幅度的“引领”下,多数海外央行也在年内最后一次议息会议上放慢节奏,选择相对较小的加息幅度。
据不完全统计,海外主要央行在2022年加息合计逾300次,其中美欧三大央行——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就各自加息了7次、4次、8次。接受《证券日报》采访的专家认为,虽然当前市场对海外主要央行的激进紧缩预期有所放缓,但在“更高”“更久”加息周期的影响下,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仍存。
以美联储为例,为应对高企的通胀,美联储在年内已进行7次加息,累计加息425个基点,并在6月份、7月份、9月份、11月份连续四次大幅加息75个基点,创近40年来最快加息记录。直至11月份美国通胀数据有较大幅度回落后,美联储才决定在12月份放缓加息幅度至50个基点,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继续“鹰派”表态,暗示后续美联储仍将较长时间维持高利率,加息终点或在5%以上,在通胀率有明显回落至2%的趋势前,美联储不会降息。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利率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位或加大其经济放缓风险。此外,美国通胀顽固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或也需要以经济收缩甚至“衰退”为代价,最终使劳动力供需回归平衡,使通胀回归美联储目标水平。
“未来美国通胀率大概率仍将稳步下行,但如果供给冲击影响不能完全消除,要将通胀降至合意水平势必需要总需求的大幅紧缩,故美联储想要实现‘软着陆’并不容易。”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说。
欧洲央行、英国央行也紧跟美联储的脚步。其中,欧洲央行在7月份进行了自2011年以来首次加息,在9月份、10月份连续两次大幅加息75个基点,12月份缩减至50个基点,年内累计加息250个基点;英国央行则从2021年12月份就开始加息,通过9次加息将基准利率抬升至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伍超明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已由金融危机以来的“三低一高”转变为“三高一低”新格局,即由“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高债务”转变为“高债务、高通胀、高利率、低增长”。对于海外经济体而言,高债务下的利率持续大幅抬升叠加经济增长放缓,将导致实体经济部门偿债能力急剧下降,债务风险明显增加。叠加美联储加息产生的溢出效应将引发非美货币贬值、资本快速回流美国,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债务甚至存在演变成新一轮危机的风险。
招商证券研报也分析称,历史数据显示,美联储加息的末期或者结束加息的一年内是金融市场风险性最高的时期。比如,19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都是例证。目前看,明年上半年美联储结束加息的可能性较高,在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快速加息的背景下,由流动性紧缩而引发海外金融市场动荡的风险犹存。
(编辑 孙华 曹原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