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业内专家热议2023年中国经济:对经济整体好转有信心

2022-12-18 16:52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朱宝琛

    在12月17日—18日举行的《财经》年会上,与会人士围绕明年中国经济发展等相关话题展开论述。总的来看,大家对明年中国经济的判断相对乐观,对经济整体好转有信心。

    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形势,美国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的判断是“仍然维持着相对乐观”。她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可以达到5.5%,“在今年经济增速略逊于预期的情况下,明年恢复到这样的水平的可能性非常大。”

    “中国经济在明年第三季度会出现大幅反弹。”乔虹同时判断,明年经济增速主要来源是消费需求的反弹,但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消费者信心的恢复,这对于明年经济反弹将是重要的支撑;二是应靠消费者信心的恢复和以前储蓄的积累支撑消费需求的释放。

    乔虹坦言,在外需比较艰难的时刻,2023年疫情政策的放开,消费的反弹,中国经济会整体回暖。

    高盛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迪安竹则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将显著回升。高盛最近将对中国经济的预测调整为:2022年全年增长2.6%,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会翻一番,包含消费业和服务业在内的多个行业将得到改善。

    如何发力?多位与会人士给出了答案。

    “中国经济明年要有一个有韧性的强健的合理的增长,政策就得聚焦到总需求管理,这很重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表示,随着中国经济整体越来越大,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管理越来越需要聚焦总需求管理。

    他解释称,总需求管理的第一支柱是居民消费,第二支柱是政府投资和政策鼓励有效带动全社会低碳投资,第三支柱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制度型开放,高水平开放,第四支柱是改革开放支持稳健净出口。

    从外贸的角度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中国明年稳外贸难度加大,但是对经济整体好转有信心。“明年稳增长如何稳住外贸、稳住外资具有很大挑战。”

    最近一段时间,多地组团外贸企业“出海”抢订单,在张燕生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去修复中国和世界的经贸联系。“扩大内需就是给全球创造新订单,重点应该放在扩内需、稳消费,这对于走出困境是非常好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认为,这两年我国外贸增长数据非常亮丽,今年尽管出口增长比去年低,但顺差保持了高速增长。明年的全球经济可能会陷入低速增长,这意味着外需会降低,我们需要进一步稳外贸,继续使外部市场在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上有所贡献,“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明年的经济增长更多的要依赖于内需。”

    结合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江小涓作出三方面分析:一是国际环境有挑战,这对我国来说更有机遇,要以更大努力抓住机遇;二是国内大循环畅通高效,需要积极有效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三是要以制度型开放促进双循环畅通。

    “中国的制度型开放,将会塑造一个稳定透明的预期,为世界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江小涓说。

    她同时表示,要提振市场信心,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很多产业新赛道上发挥出了非常强大的增长潜力,中国对国际市场非常需要,同时也对全球资源有需求。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当下、今后的发展中,作用依然非常大。

    关于货币政策,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明年的货币政策将会在加强政策协调联动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总量和结构功能,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明年配合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的实施,不排除有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包括一些已经存在的结构性工具也可能会延长实施期限或增加规模。

    “一些结构性货币政策能够实现精准滴灌、专款专用,而且,结构性货币政策能发挥总量工具无法发挥的作用。”管涛说。他同时判断,对于降准降息总量工具可能会慎重使用。这取决于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容忍度。如果明年人民币面临新的调整压力,而我们的容忍度仍然比较高,则可以减少对货币政策的束缚。如果要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那么,在某些情形下,有可能一定程度上要牺牲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这关乎整个宏观调控的效力和效益。有必要在财政金融两个问题上设立常设性的专门机构,并建立常设机制,专司国债政策,协调两大宏观调控部门的关系。

    具体看,财政政策的配合上,国债的期限结构和品种结构应当多样化;国债的发行、定价、上市制度等必须以有规律、可预期、提高流动性为目标。同时,以提高库款的收益性为导向,全面完善国库现金管理制度。

    货币政策的配合上,要构建以无风险资产国债为中心的流动性对冲和管理机制,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逐渐建立以政府债权为基础的新的流动性管理体制机制;继续完善以中期借贷便利为主的流动性对冲机制,缓解财政收支对银行体系流动性造成的季节性和阶段性扰动;改革法定准备金率制度。

(编辑 白宝玉)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