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上海,骄阳似火,科创板开市迎来三周年,在已上市的400多家企业中,长三角企业占据半壁江山。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重要成果之一。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至此,长三角三省一市(沪浙苏皖)发展迈入新征程,相互赋能、优势共享,努力实现“1+1+1+1>4”。
2021年,长三角地区GDP总量达27.61万亿元,较2012年的12.56万亿元增长了1.2倍,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约1/4的经济总量,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蓝图中的先行者。
上市公司的发展是观察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活力、速度和质量的重要窗口。截至7月末,长三角区域的A股上市公司已达1782家,占全国的比重为36.78%,总市值24.04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7.27%。最近十年,长三角A股上市公司新增1110家。
2022年二季度,面对因疫情突袭导致的物流不畅、供应链中断的局面,长三角三省一市推出重点企业重点物资通关绿色通道、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互认等措施,力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
一系列“统筹、互认”措施,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盘棋越下越活。随着疫情扰动趋于缓和,地方经济逐步恢复元气,“长三角号”巨舰破浪前行,未来可期。
优势对接
共同逐鹿资本市场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长三角要建设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的城市群,这是官方文件首次将安徽纳入长三角。
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进一步将长三角地区扩容到“三省一市”。至此,三省一市被冠上长三角的称号。
长三角新入群者安徽,近年来携手沪苏浙推动国家规划实施、重点协同事项落实,取得阶段性成效。以资本市场为例,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抢抓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机遇,加强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大力推进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截至7月底,安徽十年来新增上市公司78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52家。
最典型的区域当属省会合肥。过去十年,合肥市发挥“用投资引产业”的模式,引进并发展壮大了显示屏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和新能源产业链,GDP从4100亿元飙升至超万亿元。截至7月底,十年来合肥上市公司由30家上升到70家,总市值由1435.23亿元增长到8983.86亿元,增幅达到525.95%。
“安徽加强与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对接,积极推动安徽地市挂牌设立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分中心,充分发挥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金融服务资源集聚优势和上市服务综合功能优势,助力安徽企业对接上交所上市融资。”安徽金融监管局资本市场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上交所在合肥、六安、黄山、安庆、铜陵、蚌埠等市挂牌成立了分中心,形成了良好的资本市场服务企业生态体系。
2018年11月14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消息宣布9天后,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打造的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即正式揭牌,三年多时间,基地的“朋友圈”扩大至19个分中心、35座联盟城市,致力于满足长三角企业多层次融资需求,优化区域内的资源配置。
截至2022年7月底,科创板上市企业中,长三角企业已达205家(含红筹企业),占全国比重的46%;总市值2.98万亿元,占科创板总市值的51%。
“长三角科创企业已成为科创板的生力军,占据了科创板的半壁江山,共同奏响长三角力量最强音。”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工作局局长张红说。乘着科创板的东风,截至7月底,上海浦东已有38家科创板企业。长三角企业占据科创板半壁江山,这是三省一市优势对接、相互赋能的成果。张红表示,上海浦东未来将携手苏浙皖各扬所长、协同发力,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撬动资本
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资本市场为地方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处于改革前沿的长三角区域,有着最切身的获得感。
早在2017年,浙江省即启动“凤凰行动”,大力推动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十年来,浙江培育了数以百计的龙头企业和数以千计的骨干企业。截至今年7月底,浙江省A股上市公司数量为625家,全国排名第二,较十年前增长1.78倍;上市公司总市值已达7.71万亿元。
嵊州是浙江绍兴市的一个县级市。该市金融办副主任舒彩容2012年调至金融办,负责企业上市工作。当时嵊州无一家A股上市公司,走访企业时提及上市,企业连连摆手。
“不敢上市、不想上市、不愿上市,企业当时就是这种态度,俗称‘三不’。”舒彩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为推动企业上市,我们带着中介机构,对嵊州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走一遍,‘地毯式’排摸,再根据情况请专家进来培训和带企业出去学习,激发企业上市积极性。”而今,嵊州A股上市公司已达7家,今后5年的目标是要达到15家。
在浙江启动“凤凰行动”两年后,2019年7月,上海印发《关于着力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促进本市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也称为“浦江之光”行动,旨在加大科创企业孵化培育力度,推动科创企业挂牌上市,力争用五年时间将上海建设成服务全国科创企业的重要投融资中心。截至7月底,上海自“浦江之光”行动启动以来累计新增上市公司116家。
资本市场撬动、集聚和整合的是物资、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资源要素,从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三省一市要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求。
长三角区域的科创板上市企业,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行业,尤其是在集成电路领域和生物医药领域,形成了全产业链的布局。截至7月底,长三角20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生物医药企业为37家,集成电路企业为32家。
一家优秀的头部上市公司,带动的是一个产业链的集聚。在江苏605家上市公司中,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近60家,数量占比近十分之一,两家头部企业药明康德以及恒瑞医药总市值近5000亿元。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是当地的“一号产业”,去年已集聚企业超4300家,规上企业产值超2000亿元。
秉承开放胸怀
打造开放前沿阵地
放眼中国经济版图,长三角不仅经济体量大、活跃程度高,还是对外开放前沿阵地之一。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多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加快打造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启动,沪港两地证券市场成功实现联通,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进入新纪元。近年来,沪港通成交额逐年增长,累计成交额高达52万亿元人民币,在境内外投资者的跨市场投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7月4日,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正式开通,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蔡建春说,这是互联互通开通以来,两地资本市场深化合作,进一步落实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又一项重大举措。
十年来,沪港通、黄金国际板、债券通、原油期货、沪伦通相继在上海启动,开辟了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的新渠道。
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国际油气交易平台……一系列跨境金融“融通世界”的行动计划已经在定位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启动,跨境债权交易、跨境股权投资、金融跨境数据流通等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有望试水。
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书记严旭说,下一步上海将在金融要素、市场、机构准入型开放基础上,加快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大力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推动一批具有首创性、引领性的金融改革措施。
大力推进衍生品交易研发,完善升级“舟山价格”,推进保税商品登记系统建设……不产一滴油的舟山,依托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开放创新,正成为世界油气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安徽推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也不遑多让。2022年1月,安徽省印发《安徽省自贸试验区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股权投资试点暂行办法》。相比其他省市,安徽QFLP政策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不对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设置最低注册资金要求,同时适度放宽投资范围限制,允许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参与投资境内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和交易的普通股。
QFLP以及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分别由上海率先于2011年和2013年启动试点。近两年,随着QFLP以及QDLP试点的复制推广,浙苏皖也已迎头赶上。
其中,宁波成为浙江省唯一一个具有QFLP&QDLP试点资格的城市,去年12月31日,宁波民银新动能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登记设立,这是宁波正式出台《宁波市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后,经联合会商设立的第一家QFLP试点企业;今年6月,苏州元禾钟山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江苏省首批QDLP对外投资试点资格,获批额度2亿美元,这是江苏省首家以股权投资为主的QDLP试点管理企业。
秉承开放胸怀,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的长三角区域,正在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路径。
IPO倍增三省一市你追我赶
“沪苏浙的资本市场在全国处于领跑水平,是安徽学习的标杆,安徽上市公司数量、规模、结构上与沪苏浙等地区还有较大差距。”安徽金融监管局资本市场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丝毫不回避差距。
差距,既是压力,更是动力。近年来,安徽快马加鞭,力争不断缩小与沪苏浙在资本市场建设方面的差距。日前,安徽正式推出《“迎客松行动”计划》,部署该省2022—2026年企业上市工作,做大做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安徽板块体系”,力争到2026年末,安徽省上市公司数量较2021年末翻一番,达到300家以上。
“‘迎客松’寓意安徽开放包容、双招双引、奋勇争先的发展态势。”安徽金融监管局资本市场处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雏鹰”企业成长、“雄鹰”企业壮大,实现更多企业成为“金凤凰”,这是浙江凤凰行动2.0版的精髓。根据浙江2021年3月印发的《浙江省深入实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凤凰行动”计划(2021-2025年)》,浙江力争5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350家以上,到2025年末,力争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000家。
江苏去年9月印发的《江苏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也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把全省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得更加完善,形成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征的资本市场“江苏板块”,力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达200家、市值百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达150家左右、市值千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达15家左右。
江苏省金融局局长查斌仪表示,下一步江苏将重点支持一批“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隐形冠军、新型服务业领军企业加快发展壮大,做大做强主业,加快走向资本市场。
上海也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及,深入推进“浦江之光”行动,围绕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不断培育优质上市资源。充分发挥科创板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把握科创板战略定位,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借助资本市场加快发展。
形成合力分工合作各扬所长
“十四五”全面开启现代化新征程,长三角一体化也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三省一市正分工合作,共享未来。
在资本市场建设方面,记者获悉,三省一市正探索在长三角区域性股权市场互联互通、市场共建、协同服务、监管协作等方面的合作。同时,共同设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支持省级政府性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投入。
安徽金融监管局资本市场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安徽正在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性股权市场信息交互机制和与科创板的对接机制,促进更多的企业通过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壮大。
2018年11月,安徽省投资集团与上海国际集团等苏浙沪皖三省一市主要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联合成立“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72亿元,已全部实缴出资到位。据悉,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主要围绕长三角地区进行产业端的布局,主要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和生命健康等产业。截至2022年5月底,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累计完成投资子基金及直投项目73个,累计交割金额超55亿元。
上海、浙江和江苏在其金融业“十四五”规划中也均涉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金融支持方面的内容。其中上海提出提升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功能,服务区域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等;浙江提出协同完善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合作机制等;江苏提出主动促进上海金融资源优势与江苏实体经济嫁接融合,支持近沪地区对接上海金融机构布局配套功能拓展区等。
“长三角金融业发展的基础较高,除上海外其他核心城市发展情况较均衡,长三角的金融一体化属于‘起点较高、起步即加速’的态势。”华略智库合伙人、金融研究院院长赵永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三角金融一体化不是简单的金融业复制,而是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金融功能分工。长三角区域产业功能形态齐全,存在形成各类金融功能中心的可能性。比如,江苏制造业非常强,浙江数字产业和互联网发达,安徽的科技创新很有特点,未来一定会形成金融功能分区。”
赵永超建议,上海可以对标纽约和伦敦,定位门户枢纽,可以带来高度的金融活力;南京产业配套齐全,且可以辐射内陆更广阔区域,可以发展产业链金融中心;杭州由于电商等基础较好,可以定位数字金融中心城市。
乘风破浪开新局。未来的长三角,三省一市将各扬所长、形成合力,把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这幅“工笔画”越描越精细、越绘越精彩。
12:24 | 上交所与三大石油石化集团联合举办... |
12:22 | 复洁环保增资控股普霖科技 节能装... |
11:09 | 主业回暖副业成长 湘佳股份拟分派... |
11:03 | 光伏制造新标发布 金科环境助力光... |
10:42 | 平安养老险董事长甘为民:20年来公... |
10:39 | 今年前三季度小微企业享受税费减免... |
10:35 | 第三届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官高峰论... |
10:32 | 中国平安乡村振兴调研暨“百场助农... |
09:25 | 陆金所控股:任命朱培卿等担任董事 |
09:20 | 中国人保举办巨灾保险论坛暨巨灾风... |
00:05 | 东方电缆:海陆业务齐头并进频获大... |
00:05 | 多公司闲置土地被收储 持续盘活存...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