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一改百亿元起步、整数倍增减的风格,频频出现几十亿元或一百几十亿元的操作规模。业内专家表示,当前逆回购操作小额精准的动态调整将更好维护货币市场稳定和流动性合理充裕,既不让市场缺钱,又不搞“大水漫灌”,引导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逆回购操作愈发灵活
在连续两日开展30亿元操作之后,7月25日,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又有新变化。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逆回购操作规模从100亿元的整数倍变成10亿元的整数倍,且变动频率提高,成为近期货币调控的一大变化。
在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程强看来,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更加灵活,可更好促进短期流动性供求平衡。“市场既不应将30亿元、50亿元投放理解为收紧的信号,也不应将70亿元和120亿元投放理解为放松的信号,这些操作都是为了短期流动性供需更好达到平衡。”他说。
“银行体系流动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表示,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规模是综合考虑了流动性调控取向、市场资金供求、资金价格水平等因素的结果。
市场人士认为,近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规模的动态调整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货币市场稳定和流动性合理充裕。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表示,正是在人民银行精准调控下,近一个时期流动性始终处于合理充裕、略偏宽松的状态,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的支持。
削峰填谷熨平波动
相较公开市场操作的“量”,机构人士提示,更应关注DR007(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逆回购利率、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等价格指标。
人民银行曾多次指出,判断短期利率走势首先要看政策利率是否发生变化,主要是人民银行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以及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是否变化,而不应过度关注公开市场操作数量。
“公开市场操作数量会根据多种临时性因素以及市场需求情况灵活调整,其变化并不完全反映市场利率走势,也不代表人民银行政策利率变化趋势。”一位市场人士说。
在张旭看来,公开市场操作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对银行体系流动性进行“削峰填谷”。当流动性总量偏高时,公开市场操作倾向于回笼资金,以起到“削峰”的效果;当流动性总量偏低时,则会加大操作力度、增加资金投放,以实现“填谷”的目的,从而引导流动性保持在合意水平。
二季度以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一直处于比较宽松的状态,货币市场利率运行中枢低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近期进一步走低。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近日表示,今后一段时间,货币政策调控在总量上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提早完成全年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