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网站2月14日消息,经国务院批准,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财政部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788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328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14600亿元。
在专家看来,“提前批”地方债集中投向基础设施相关领域,将有力推动投资增长,从而起到扩内需、稳增长的作用。
1月“提前批”投向明晰
2021年12月,财政部在国新办吹风会上已经透露了提前下达的专项债额度为1.46万亿元。此次在透露“提前批”一般债务限额外,更详细披露了资金投向。
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1月,各地组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989亿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债券5837亿元(一般债券993亿元,专项债券4844亿元);再融资债券1152亿元(一般债券231亿元,专项债券921亿元)。
从资金投向看,新增一般债券主要用于交通基础设施257.55亿元,社会事业221.91亿元,市政建设212.98亿元,农林水利139.78亿元,生态环保45.54亿元,其他115.50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分别用于市政及产业园区基础设施1653.55亿元,交通基础设施1055.18亿元,社会事业763.23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646.98亿元,农林水利440.61亿元,生态环保168.88亿元,能源、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115.33亿元。
料有力提振基建投资
在稳增长诉求下,2022年年初,新增地方债发行节奏较上年明显加快。
1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抓紧发行今年已下达的专项债,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安排在建和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撬动更多社会投资,力争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据兴业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中心总经理、首席分析师黄伟平统计,各地区已披露在计划在今年2、3月份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合计已超过6000亿元,加上1月已发行的4844亿元,一季度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大概率将超过1万亿元。
“新增专项债投向集中基建领域的情况下,市场普遍对地方债提振基建投资持乐观态度。”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称,从具体投向来看,可能会重点提振“新基建”相关的投资项目。新基建项目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提振新基建投资项目将惠及诸多产业链领域,长期利好相关产业链投资,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转型升级和创造市场新需求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吴丹认为,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是积极财政发力的体现。在对特定项目的精准支持上,财政政策的作用更大。当前货币政策以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目标,以支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但适度积极的财政政策更能直接刺激市场需求。财政与货币政策组合出击,料能起到“稳增长、保就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