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上证转债指数创近7年新高 可转债存量规模达7000亿元

2022-02-10 20:34  来源:证券日报网 赵学毅 李雯珊

    本报记者 赵学毅 见习记者 李雯珊

    2月10日,上证转债指数创出近7年新高,盘中最高触达377.74点,这是自2015年6月以来出现的最高点。虎年开市以来,中证转债指数也连涨四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2.48%。

    随着可转债相关规则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进行融资,也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目光转向这一同时兼具“股性”和“债性”的投资品种。

    上证转债指数创近7年新高

    专家看好后市

    虎年开市可转债行情就表现强势,未来可转债行情如何,尚能继续“战”否?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年内有8只可转债发行上市,总发行规模约为115.5亿元。其中隆基股份发行的可转债规模最大,达70亿元。年内第一只上市交易的博瑞转债,首日涨幅达30%。

    “上证转债指数创出近7年新高主要是大家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反应,相对于股票,可转债是一种‘向下有底,上不封顶’的投资品种,就是风险有限,收益无限的投资标的;一般来说可转债指数上涨最主要原因是大家看好未来的股市会涨,而股市上涨的驱动力来自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市场本身估值修复和对于未来经济向好预判等因素。”大新银行(中国)总行资金部衍生品总经理黄伟鸿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黄伟鸿认为,“受益于监管的投资教育和个人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大家对于可转债市场的需要也大幅增加。特别是这几年受中美贸易的博弈和不断出现的黑天鹅事件,导致股票市场大起大落,可转债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的独特优势,这也是近年发行持续上升以及可转债价格表现比较强劲的原因,相信未来仍会保持一定的上升态势,还会持续看好。”

    “上证可转债指数创七年新高,应该是和很多投资者喜欢配可转债有关。2022年可转债市场仍然是值得期待的,预计居民储蓄大转移会给资本市场带来一定的增量资金,可转债的特性应该能够继续吸引投资者进行配置。”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如是说。

    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向记者表示,“对投资者来说,只要公司还在正常运营,可转债可看做一种保底的投资标的。综合2021年整体市场情况,债券配置的需求被推升。同时公募、理财、保险和外资等资本入市动能很强,因此预期今年可转债市场会快速扩容。”

    预计高端装备、医药科技、电子军工个券较为景气

    截至2022年2月10日,可转债存量规模达7000亿元,与去年2月可转债存量规模5480亿元相比,约有1520亿元的较大增幅,创出历史新高。

    年内存续的可转债数量为419只,而且存续的可转债价格都在100元以上;去年同期存续的可转债数量为345只,约有三分之一的可转债价格低于100元。

    从发行可转债公司的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通讯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工化学行业和医药生物行业。

    信达证券认为,在2022年政策维持宽松、经济弱复苏环境下,市场短期再平衡后,转债市场可能仍然更多依赖于自下而上的个券基本面驱动,景气度较高的军工、电子等行业存在优势。

    王丹认为,“对上市公司来说,可转债的审批更快速,因此成为获取新资金的重要方式。发行可转债比常规债券的融资成本更低,且不会立刻稀释股东权益。假如投资者选择将其转换为股票,公司甚至无须再偿还债务。预计今年发行可转债的热门行业包括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和半导体等新兴产业。”

    “可转债走势强于股票市场的走势,以及可转债的发行主要还是受到上市公司基本面以及A股市场整体的市场环境和资金面有关。”杨德龙表示。

    黄伟鸿认为,“由于可转债发行实际上是企业公开市场的一种融资手段,不同行业差异比较大,目前国内发行可转债的都是相对资质较好的企业,未来随着IPO的全面注册制,企业融资的多元化,预期企业也会基于实际情况结合市场的融资成本做出选择。”

(编辑 白宝玉)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