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1年渐行渐远,各项经济工作数据正式公布。一系列亮眼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在修复之路持续发力,“十四五”开局之年表现良好。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反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抓住时机,在全球供应链中向上占据更为稳固的位置,从而实现逆势上扬的发展成绩,实为来之不易。
数据不仅展现工作成果,也是价值“金矿”。官方所披露的一系列数据中,有什么亮点,又有哪些需谨慎应对的领域?对长期投资而言,又蕴含了哪些值得关注的趋势?
GDP名列前茅,新动能成“急先锋”
GDP+8.1%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
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达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2551美元。年末,外汇储备余额3250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
粮食总产量+2%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285万吨,比上年增长2.0%。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887万吨,比上年增长16.3%。2021年末,生猪存栏、能繁殖母猪存栏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0.5%、4.0%。
规模以上工业+9.6%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6.1%。
三大门类,采矿业增加值增长5.3%,制造业增长9.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4%。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2.9%。
分产品,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增长145.6%、44.9%、33.3%、22.3%。
服务业生产指数+13.1%
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长6.0%。
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7.2%,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4.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2.1%,保持恢复性增长。
12月份,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60.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消费品零售+12.5%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长3.9%。
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0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9.8%、18.8%。
固定投资+4.9%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44547亿元,比上年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3.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4%,制造业投资增长13.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4%。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9433万平方米,增长1.9%;商品房销售额181930亿元,增长4.8%。
民间投资307659亿元,增长7.0%,占全部投资的56.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1%,快于全部投资12.2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5.8%、21.1%;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60.3%、16.0%。
进出口+21.4%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9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出口217348亿元,增长21.2%;进口173661亿元,增长21.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3687亿元。
CPI+0.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9%。其中,城市上涨1.0%,农村上涨0.7%。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8%。
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1.0%。
失业率均值-0.5%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比上年增加83万人。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个百分点。
可支配收入+9.1%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两年平均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全国人口+48万
年末全国人口(不含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2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流动人口38467万人,比上年增加885万人。
“高质量发展”思路贯穿始终
总体而言,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一方面,宏观调控健全完善,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提升,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就业优先政策不断强化,保供、稳价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另一方面精准把握“量”与“质”的关系,加快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2.2%,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7.3个百分点。制造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2%,明显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2021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7%,接近降低3%左右的预期目标。初步测算,2021年,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25.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所占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伴随绿色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均呈现爆发式增长,资本市场表现亦相当活跃。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有约束的一面,又有激励的一面,这两年,国内的电动汽车、光伏、风电等热点产业都与“双碳”刺激效应有关。随着时间推移,激励的一面会越来越明显,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有机融合。
在服务业温和恢复之际,服务业新动能却持续激发。2021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提升,推动服务业新业态蓬勃发展。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实践中与更多服务业场景加速融合,助力商品消费提档升级和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新一代信息技术正着力拓展数字化转型空间,制造业与服务业势必持续融合、互促共进。
去年外贸对全年经济增长立下汗马功劳。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4%,月度增速屡超预期。另外,2021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1.1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量稳质增的背后,是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引资的快速增长。外贸的成绩体现出中国经济的“韧”,中国经济恢复势头良好,不断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并且在市场规模、产业配套、技术升级等方面具有综合竞争优势,能为“稳外贸”提供有力支撑。当然,也应注意一些新兴国家生产能力逐步恢复,部分转移至我国的订单或将面临回流,2022年出口增幅有可能放缓。
长远来看,当前全球“绿色低碳”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部分资源出口型国家和新兴市场尚未提出碳中和目标,全球加快低碳转型的趋势无疑抬高了高碳原材料生产和环保标准较低的新兴市场的出口产品价格,或将使得与我国呈竞争关系的经济体面临的环保成本远高于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历史同期,有利于我国在全球供应链格局重塑过程中占据有利位置。
钜派资产股权投资部副总裁王沫女士认为,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这也对应着增长动能的转变。当前政策导向同样强调要做好“跨周期调节”,注重短期增长与中长期经济发展质量的平衡,能够提升经济质量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增长的主要动能。
回顾2021年,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成长壮大,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的增长很快,对相关产业和上下游的带动力不断增强,制造业内部投资结构优化明显,智能、低碳、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爆发式增长,体现了我国加快产业升级的态势。
中长期而言,如果要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将依靠人口红利的“战后追赶型”经济发展模式切换为英、美等发达国家崛起时所依靠的“能源革命驱动”模式。因此,当前的“绿色低碳”革命对于我国制造业,整体经济乃至综合国力而言,无疑是破局之机,也是资本市场的机会所在。
12:24 | 上交所与三大石油石化集团联合举办... |
12:22 | 复洁环保增资控股普霖科技 节能装... |
11:09 | 主业回暖副业成长 湘佳股份拟分派... |
11:03 | 光伏制造新标发布 金科环境助力光... |
10:42 | 平安养老险董事长甘为民:20年来公... |
10:39 | 今年前三季度小微企业享受税费减免... |
10:35 | 第三届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官高峰论... |
10:32 | 中国平安乡村振兴调研暨“百场助农... |
09:25 | 陆金所控股:任命朱培卿等担任董事 |
09:20 | 中国人保举办巨灾保险论坛暨巨灾风... |
00:05 | 东方电缆:海陆业务齐头并进频获大... |
00:05 | 多公司闲置土地被收储 持续盘活存...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