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
12月2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今年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希望大家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共中央关于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把工作重点聚焦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充分激发广大成员干事创业的热情,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国家科技短板、科技核心领域,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数字经济等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加强民主监督,推动政策落地落细落实。
受访专家指出,不管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还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都需要加大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此外,政治局会议还指出,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这意味着要畅通和扩大企业科技创新的融资渠道。
全社会研发经费继续增长
政治局会议强调,继续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包括国家实验室体系、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等。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需要战略投入。5月21日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实验室当先锋打头阵,投入2.43亿元紧急启动28个应急攻关项目,为打赢这场阻击战攻坚提速。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十四五”期间,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年均超过7%,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水平。
在中央层面,数据显示,2013-2020年,中央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达到2.3万亿元;2021年,在中央本级支出继续负增长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障科技支出,安排预算3227亿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地方层面,以北京市为例,“十四五”时期,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6%左右。这意味着今后每年将超过2000亿元。
北京市近日印发的《“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提出,加强部市财政资金科技投入联动机制,积极争取重大科技项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国家创新项目在京落地。加大市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规划涉及的重大平台、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则提出,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研平台设施建设、重大人才引进“三个千亿”工程。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全省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
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
12月6日的政治局会议强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我国已培育了大量科技创新型企业。比如,广州市汇聚了1.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三年累计数居全国第一。
企业也在越来越深入地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科研攻关。12月6日,教育部公示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包括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在内的33所高校软件学院入选。
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申报单位被要求有稳定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主动对接产业需求,须选取不超过3家合作企业联合申报。合作企业原则上为相关特色软件领域行业龙头企业。校企双方要明确每年投入计划,细化联合培养方案。
企业也是当之无愧的科技创新投入主体。《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86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占全国R&D经费的比重达76.6%,对全国增长的贡献达77.9%。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国有企业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沈家文近日指出,应建立国有企业创新驱动能力考核机制,强化技术创新导向。合理提高国有企业科技投入与成果转化的考核指标权重,从利润为主向利润、科技投入与成果转化收益并重转变。
对于中小企业创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陈志近日指出,应加强直接支持,设立专门资金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同时政府资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方式、资助额度,应对准资助对象需求,明晰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特点,力求精准资助,发挥政府资金最大势能。
打通科技创新“中梗阻”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需要顺畅科技成果转化,拓宽企业科研融资渠道。12月6日的政治局会议强调,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指出,一直以来,科技创新面临政策、研发、产业和金融的人为割裂和“中梗阻”问题,难以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的联动循环。
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要打通官产学研金,让政策更加具有精准性和靶向性,让科研有政策扶持和产业对接,产业有科研支撑和资金流入,金融有政策支持和创投项目,真正“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其中,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揭榜挂帅、科技创新基金等创新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金融对科技有支撑作用。数据显示,国内上市公司已涵盖国民经济90个行业大类,战略新兴行业上市公司家数占比从2016年底的33.13%上升至逾42%。而且,2020年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已经突破万亿元。
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注册制改革,都在推动硬科技企业、创新型企业高效融资。
近日,北京证监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了首批拟纳入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的16个项目名单。北京市还明确提出,积极创建中关村科创金融试验区,探索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金融制度和资金要素供给体系,打造首都特色的科创金融创新模式。
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还体现在对科技成果的评价方面。马亮认为,科技成果不仅有科学和技术方面的价值,还有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时也要有针对性地评价科技成果的多元价值。
“能够得到充分竞争的市场高度认可和金融投资争相追捧的科技成果,自然是值得肯定和奖励的科技创新。基于企业、风投机构和第三方机构的评价,可以更有效地实现科技成果评价的‘破圈’,使更多科技创新以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为导向。”马亮说。
23:41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透过5G看见“未... |
23:41 | 牧原股份:推进智能化创新 提升养... |
23:41 | 丸美股份渠道转型成效显著 进一步... |
23:41 | 上半年优质新项目持续落地 旭升集... |
23:41 | 巨一科技:以技术创新支撑产品竞争... |
23:41 | 多家快递公司 8月份业务量、收入均... |
23:41 | 券商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对机制 加... |
23:41 | 年内信托公司参与企业ABS发行规模... |
23:41 | 壮大买方机构力量 价值投资正当时|... |
23:41 | A股五大上市险企前8个月保费收入齐... |
23:41 | 公司零距离·新经济 新动能|探寻联... |
23:41 | 上市公司路演新声|直击医药生物行...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