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国宣布“双碳”目标以来,碳达峰、碳中和概念迅速“走红”,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
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中间留给我们的时间远远少于欧美国家(45年左右或更长)。我国面临碳中和转型的时间短、压力大。
而在低碳转型的同时,经济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指标。我国亟需探索“双碳”目标实施路径和技术研发,以缓解碳减排带来的压力。
9月7日,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将在成都举行。数字空间如何唱响“双碳”发展主旋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各领域需要注重数字化
NBD:数字碳中和是否是当前转型发展的大趋势?
贾康: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日益广泛和深入,各个创业创新领域里都需要注重数字化。“双碳”目标是中国已经确立的、对国际社会作出承诺并要加以兑现的战略性目标,实现“双碳”目标一定要在数字化这个方面做出成功的结合。
NBD:政府、企业等如何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发展?
贾康:政府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一定要结合数字化的科技创新来发展。比如,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要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制度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积极、充分地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来提高运行效率,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这种结合,即是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这方面就需要有定制化解决方案,因为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涉及大量技术性的细节。比如区块链大家都认为很重要,但区块链怎样运用到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现在没有公认的高水平技术路线,但至少要从联网做起,大家都认同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首先要对接到“互联网+”上,然后再讨论如何把区块链和人工智能运用进去,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里的组成部分,要有专家团队来由粗到细有序推进,不断丰富相关的具体内容。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更要把自己的创新创业和数字化结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都需要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数字化还要对接人工智能的智慧化。如何从生产经营战略上形成高水平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是每一个企业主体都要处理好的大问题。
还要研究制度如何创新
NBD:今天我们说数字碳中和,那么究竟该如何理解数字碳中和,中国的碳中和还面临哪些挑战?
贾康:数字经济这个领域是很难单独界定的,因为它渗透在所有的经济领域里,所以碳中和也不能理解为狭义的数字经济领域问题,它是全社会共同努力过程的碳中和。
中国的碳中和还有一个挑战,就是对接2060年实现碳中和过程中,与外部国际社会如何衔接的问题。各个经济体之间如何达成碳中和的协作,其中如何形成一些具体的方案,我们还需要一步一步推进。
NBD:未来国际社会该如何做好碳中和的协同?
贾康:整个人类“地球村”要达到碳中和,这才能真正解决过高碳排放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经济手段的运用非常重要。比如碳交易市场,以后会越来越国际化。还有在调节碳排放时,欧洲议会投票通过的“碳边界调整机制”(类似于“碳关税”)会不会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这些都要进一步探讨。届时要处理的是不同经济体、各个国家之间的碳排放协同关系。
NBD:实现数字碳中和,您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或者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贾康:实现数字碳中和不能光讲技术创新,还要研究制度如何创新。比如说如何鼓励大家真正调动内在的创新潜力,涉及产学研结合的科研管理制度改革和培养人才的教育体制改革,这在中国还有可观的提升空间。制度创新要作为一个龙头,处理好了就能打开我国科技创新的潜力空间。
00:53 | 名创优品拟变更为永辉超市第一大股... |
00:53 | 华清清科:让技术硬实力成为发展引... |
00:53 | 公司零距离·新经济 新动能 | 实探... |
00:53 | 对外担保总额超1000亿元 万科积极... |
00:53 | 9月内154家科创板公司获机构密集调... |
00:53 | 上市公司路演新声 | 直击电力行业... |
00:53 | 上市公司路演新声 | 深交所集中路... |
00:53 | 8月份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微增 行业竞... |
00:53 | 风电装机快速增长 中国风电企业拓... |
00:53 | “零钱组合”理财产品迎调整 多家... |
00:53 | 六家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将“增厚... |
00:53 | 壮大买方机构力量 价值投资正当时 ...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