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矫月
2021年9月1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作为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关键信息技术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行政法规,《条例》聚焦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行安全相关规定的落实和细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明确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定义及各方义务的同时,也对运营方的具体工作方向做出了明确指引。
有机构认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重要配套法规,《条例》的施行将为网络安全企业带来全新的机遇。
据金融机构测算,预计《条例》带来的安全投入规模将达到百亿级。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全球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事件与日俱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和公共利益,因此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将关键基础设施立法作为网络安全立法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有业内人士指出,认真学习领会《条例》内容,对于推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和安全利益具有深刻意义。“《条例》的施行,对政企,尤其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加大安全投入的方向与规范做出了明确指引。”
锦行科技CTO吴建亮表示:“《条例》的施行,一方面引导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方以高标准、整体化的眼光选择更优质的网络安全服务及产品,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这些有资质、有经验的企业一展所长,为‘十四五’乃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的团队基于近20年国内外攻防渗透研究及实战经验,致力于为国内金融、能源、电力及党政军企等关键基础设施行业的客户提供专业的内网欺骗防御、攻防对抗实战,重大安全事件预演,特权账号管理等基于零信任架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以往的工作得到了许多客户的认可和赞许。”吴建亮如是说。
(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