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包兴安
7月27日,安永发布的《双碳背景下中国能源行业转型之路》报告,提出多措并举助力能源行业转型。其中,建议出台对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参与碳市场的制度安排;精准针对电力等八大领域,对低碳排放及其相关技术发展及转型,加大相关税收优惠力度。
安永大中华区能源资源行业联席主管合伙人、大中华区基础设施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朱亚明表示:“实现碳达峰以及进一步实现碳中和目标必须从能源结构转型入手,这势必对中国能源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具体来讲,双碳背景下中国能源行业的转型之路应体现在以清洁替代、电能替代、能源互联、能效提升、减碳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助力,包括绿色金融和碳交易的金融助力及政策扶持三个方面。”
报告表示,实现能源生产领域减碳必须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提高其在一次能源总用量的比例,电力行业是重中之重。安永大中华区能源资源行业联席主管合伙人、华北区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钟丽表示:“我国应在政策层面加强对氢能产业的引导和鼓励,政策设置可以参考国际先进经验,确立稳定的长期发展目标,鼓励技术创新。”
目前新能源发电成本仍高于火电,报告认为以光伏和风电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想要发展壮大,既需要从技术及装备上突破,也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目前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措施,对于新增项目积极推进平价上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应收尽收以及实现百分之百的附加征收,以此扩大补贴收入来源和补贴收入规模。
能源互联是解决我国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的有力措施。《报告》建议通过打造特高压骨干网架和智能配电网,将各大清洁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连接起来,形成全国互联的能源配置格局,实现以互联互通来支撑能源生产和使用领域碳减排的目标。
在能效提升方面,人工智能赋能碳密集型产业,助力能源、工业等数字化转型;合同能源管理逐渐成为构建节能服务市场的“新引擎”。安永大中华区能源资源行业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田苗苗表示:“CCUS作为一种减碳技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如何实现CCUS项目的盈亏平衡、突破现有商业模式约束,调动企业积极参与也将成为我国碳中和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能源转型在加速产业转型的同时,也在金融领域孕育变革。能源企业利用绿色金融业务进行融资,投资于符合条件的绿色项目,除了可以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外,也有助于树立公司品牌形象,同时持续披露相关环境效益信息,向投资者宣传企业在能源转型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发展前景。
碳定价和碳交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另一种重要市场调节机制,我国主要采用碳交易方式进行定价。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亚太区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主管李菁表示:“7月16日正式开市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碳市场,备受国际瞩目。后续如果出台对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参与碳市场的制度安排,将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有效实现碳市场的活跃运行,也为碳金融产品创新奠定了基础。”此外,我国也在积极探索碳期货交易的市场建设。从国际经验来看,碳期货交易在促进碳定价回归合理区间,标准化交易,引入更多投资者,帮助排放企业掌握中长期价格走势,对冲价格风险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国内碳期货市场的建设和长远发展,对整个双碳目标的达成和能源行业转型都具有重大意义。
实现碳中和目标也需要绿色税收制度与之匹配。目前我国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鼓励行业发展,另一方面限制性税收政策也将倒逼企业和社会大众及时做出调整。安永大中华区能源资源行业税务主管合伙人兰东武表示:“绿色税收政策应结合‘双碳’目标,进一步转型升级;借鉴国际经验、兼顾国内实情,系统性地建立、规范绿色税制。精准针对电力等八大领域,对低碳排放及其相关技术发展及转型,加大相关税收优惠力度;对高碳排放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加大限制性征收的力度;利用税收给予明确的经济利益导向。”
(编辑 李波)
12:09 | 东方略针对HPV-16/18相关肛门癌前... |
12:08 | 首只中证A500ETF成立 嘉实基金自购... |
12:06 | 由何氏眼科主办的2024年国际基因组... |
12:05 | 国台酒业与多家旅行社签约战略合作... |
11:56 | 世界制造业大会凸显产业新动能 机... |
11:55 | 加码高端数控车床领域 浙海德曼“... |
11:55 | 莱茵生物合成生物车间正式投产 新... |
09:16 | 亚信科技、阿里云携联盟之力 助力... |
09:13 | “国台酒元宇宙奇幻之旅”体验项目... |
09:09 | 青岛证监局赴胶州市开展走访工作 |
08:59 | 新疆上市公司协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 |
08:51 | 从用户需求出发 极氪7X正式上市打...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