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魏书光
6月24日,美国参议院两党对1.2万亿美元基建计划达成一致协议。这份计划旨在8年内共计投入1.2万亿美元翻新美国的道路、桥梁和高速公路。目前来看,美国这种财政支持正在转化为长期经济干预,当作鼓励制造业回流的重要抓手。
该基建计划首先需要面对的是从工人到水泥的短缺。建筑业已经出现了用工荒,且美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连续上涨超过7年,今年5月份成屋价格中值已创下历史新高。大搞基建会进一步“烈火烹油”,加剧通胀上行。
不断加大的政府开支,正在推动美国经济短期内持续增长。但是这也让美国居民收入、企业税收和公共支出需求之间变得更加失衡。最终这些庞大的支出需求,还是得依靠一整套的国内加税提案来完成,即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以及资本利得税的上调。此前拜登曾提出提高富人群体的税率,遭到强烈反对,而此次基建计划没有增加汽油税,也不对电动汽车加税,只求提案能迅速通过。
诚然,拜登期待通过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以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来修复国内日益强化的经济不平等与政治分裂,进而拉动全球制造业回流美国,改变过去30多年来全球经济的巨大结构性变化。
从实践来看,在没有优质劳动力资源等比较优势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全球疫情仍然不能轻言放松的背景下,美国财政刺激带来的经济效益,常常以贸易逆差的形式,外溢到出口型国家,即便是高昂的贸易关税也无济于事。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大国战略竞争时代,重点仍在国家自身的变化。我国要不断进行改革,推进国内国际规则制度的衔接,构建现代化市场经济治理体系,以制度性开放重构产业链制高点,进一步增强产业链的坚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