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破解长期资本不足难题 嘉宾建言养老金积累型发展

2021-04-21 02:4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老龄化趋势日益迫近,养老金发展“补缺”问题也愈发迫切。资金缺口如何补?中国的养老金改革又该如何厘清走向?在4月20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分论坛上,与会嘉宾的答案归于一处——养老金的积累型发展。

    推动养老金改革,事关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健康发展。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波看来,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的明显短板是长钱不足,这也造成支持实体经济贷款的比重较高、宏观杠杆率偏高。同时,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不足,资本市场波动偏大。

    这一问题有望以养老金改革为突破口加以解决。李波认为,养老金改革应该成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向积累型方向的转型尤为关键。李波称,我国现有养老金体制以现收现付为主,养老金积累余额处于较低水平。若能推动养老金改革向积累型方向发展,按照经合组织(OECD)平均水平推算,有望释放逾100万亿元的养老金“长钱”,从而有效缓解长期资本不足的问题。

    推动积累型养老金还可以优化现有储蓄结构。李波称,虽然当前中国的储蓄率已经很高,但是大量储蓄集中在银行和房地产,结构不够健康。而通过将一部分储蓄吸引到养老金账户,这样资金可以做长期资本配置,支持资本市场和股市发展。

    着眼当前,养老第三支柱发展仍受限于多重因素。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表示,这些因素包括,税收激励不够、缺乏长久的可投资产品和养老金的特殊性。其中,税收激励是第三支柱能够做大的重要前提条件。

    肖远企认为,目前养老金需要有相应的金融产品解决久期错配问题。保险公司的负债一般时间较长,平均为13年,但资产久期平均只有6、7年,所以资产和负债的久期配置有6至7年的错配。即便转化部分资金投入到股市中,但养老金对股市的投资有要求,不能突破一定的限制,所以还需要其他的资产匹配。

    中国的养老金改革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应如何明确改革方向?肖远企表示,目前,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的整体比例非常低,虽然我国储蓄率非常高,广义上可以算作养老金的一部分,但储蓄多以短期为主,不具备真正的养老特征,养老属性比较弱。

    “现在要做的是,把大量的、不具备养老特征的个人资金转化为长期的、有养老属性的、有相对安全保障和一定收益的第三支柱养老产品。”肖远企说。

    李波表示,对于利用哪些资源实现养老金转型,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国有资本减持,“目前已经在做,还可以进一步加大力度”;二是可以拿出一部分国有土地的收益用来支持养老金转型的过渡期;三是可以发行超长期国债来支持过渡期,比如50年期、100年期。

    “一旦过渡期成功度过、实现转型,会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技术创新起到很大支撑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下一轮的经济增长来偿还超长期国债。”李波称,这可以实现在高科技创新条件下更高层次的经济增长,也利于实现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