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2019年“余额不足四分之一”,减税降费、制造业发展、扩内需、扩大对外开放......我们立过的FLAG进度如何了?

2019-10-15 20:48  来源:证券日报证事听公众号 萌萌哒

    10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陕西西安主持召开部分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李克强指出,要确保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

    证事听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减税降费、制造业发展、扩内需、扩大对外开放、丰富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等各项工作均作出具体部署。

    问题来了:年初的目标,进度条如何了?

    2万亿元减税降费目标任务稳步推进

    全年减负规模或超预期

    10月14日的经济形势座谈会指出,要增强底线思维,围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落实好已出台的减税降费等各项政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从今年的实施情况看,减税降费工作稳步推进,主要在4个时间点进行,1月1日起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4月1日起实施深化增值税改革,降低增值税税率;5月1日起实施降低社保费率;7月1日起实施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相当于2018年的两倍。上半年实现的减税额度,已相当于1999年全年的财政收入额度,预计全年新增减税接近2003年的财政收入。

    财政部数据显示,从今年前7个月的情况来看,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3492亿元,其中新增减税11740亿元。分行业看,制造业新增减税3648亿元,占31%,是受益最大的行业;分经济类型看,民营经济新增减税7450亿元,占63%,受益最明显。

    专家认为,实打实的减税降费,让企业得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根据推算,全年减税降费规模将超出预期,其效应已经显现并将持续放大。

    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建议,下一步要加强对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效应评估,适时修正减税降费的实施方向和力度,更有针对性地释放减税降费效果;同时,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继续大力规范社会基金收费,净化市场环境,减轻社会整体费用负担,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制造业企业拓展新动能

    金融支持政策显效

    10月14日的经济形势座谈会指出,着力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聚焦市场需求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开展“双创”,促进制造业企业升级改造,拓展新动能成长空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经济增长模式不能只依赖房地产和基建。促进制造业升级改造要把握多个方面:一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中长期融资;二是增加研发投入,鼓励创新;三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减轻企业负担;四是制定规范的行业标准。

    在金融支持制造业上,近年来各项政策已持续发力。今年7月29日,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座谈会上强调,要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落实有扶有控差异化信贷政策。合理安排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根据科创企业、高技术制造业轻资产特征,培养行业分析和风险评估能力,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能力。

    此外,根据《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在2019年第一季度的评估中已将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纳入考核。

    从数据来看,相关政策取得的效果正逐步显现。央行广州分行此前公布的数字显示,自今年一季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被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以来,广东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持续大幅增长,7月末余额同比增长42.8%,比年初增加805亿元。

    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前7个月,用于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同比多增7798亿元,重点支持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传统产业改造、社会服务等领域。前7个月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制造业贷款、居民服务及科教文卫贷款、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分别增加1.7万亿元、5021亿元、2245亿元、1001亿元。

    扩内需稳外贸

    产业转型升级冲刺全年目标

    10月14日的经济形势座谈会指出,要围绕群众需要和扩内需,适应市场新形势,突出重点,培育拓展新的商品和服务消费增长点,活跃城乡线上线下市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展多元化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在扩内需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稳定国内有效需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多个部委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释放内需潜力。例如,1月28日,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发布《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6月3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制定《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6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今年以来,新兴业态与模式不断问世,极大地丰富了消费市场的供给端,并推动了线上线下消费的融合发展。第四季度,应该继续着力推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进一步丰富提升农村消费市场的供给门类与质量,进而释放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还应在稳定汽车消费上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汽车消费市场的回暖。此外,在构建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方面,推进国内消费品与国际标准对标,支持企业培育新品牌,强化监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以此来提振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向东表示,前三季度,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推进消费稳定增长和扩大有效内需,如出台发展社区养老和托幼的政策文件,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稳定汽车消费,发展夜间经济和全域旅游,促进农村流通网络完善,培育消费新业态,有效稳定了消费增长。

    在对外开放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开放布局,继续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任务:促进外贸稳中提质,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具体来看,为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两个“清单”,已于今年7月30日正式施行。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6个新设自贸区已于8月份正式挂牌,同时,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也在稳步推进。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9月份在谈到我国外贸情况时表示,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等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着力推动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在外资利用方面,我国依旧是外资青睐的热土,我国使用外资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足以说明一切;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我国始终奉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推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增进同沿线国家的对话沟通与合作。第四季度,为确保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需继续推动外贸的更高质量发展,在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鼓励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扶持外贸新型业态、改善外贸自由化和便利化等方面进一步发力。

    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丰富且运用灵活

    前三季度逆周期调节显成效

    10月14日的经济形势座谈会指出,要灵活运用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工具,做好政策协调联动,加强预调微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继续坚持以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发挥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丰富和灵活运用财政、货币、就业政策工具,增强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经济平稳运行创造条件。

    今年以来,逆周期调节力度在不断加大。在货币政策工具的具体运用方面,央行在今年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逆周期调节,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在保持总量适度的同时,还运用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促进信贷结构优化。

    货币政策工具在一季度也有所丰富。央行创设并按季开展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TMLF);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并开展首次操作,为银行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即永续债补充资本提供流动性支持。

    在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央行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整体下行,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信贷利率的传导,缓解利率约束。以永续债为突破口补充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创设并开展央行票据互换操作予以支持。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从前三季度的GDP增速等数据来看,均在预定目标之内,前三季度的逆周期调节效果还是不错的。一是政府并未采取“大水漫灌式”的刺激政策,货币政策以结构性宽松为主、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均保持了较高的定力;二是政府对地方政府融资、房地产调控、金融防风险依然较为严格,有效遏制宏观杠杆率上涨趋势,金融风险有收敛趋势;三是持续推动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释放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向高质量转型。

    对于四季度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工具如何灵活运用以及发力点,李湛认为,在货币政策方面,虽然CPI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竞争性降息的背景下,1年期的LPR还有一定下降空间。财政政策方面,可以通过落实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至地方、落实2020年专项债前移、推进直接税种出台等方式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在财政资金支持下,四季度基建投资有望持续提速。未来基建项目审批及包括财政资金在内的相关资金投放进度可能进一步加快,明年专项债额度也可能在今年四季度提前发行;此外,为提振汽车、家电等重点商品消费,定向补贴措施也存在加码空间。四季度央行或将再实施一次降准,也存在下调MLF利率,引导LPR加快下行的可能。此外,央行还将着力扩大LPR使用范围,让企业感受到贷款利率确实在下降。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