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融办负责人日前透露,为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近期将在六个方面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其主要内容包括:支持外国银行在沪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支持商业银行在沪发起设立不设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支持外资银行开展代理发行、代理兑付等;支持在沪设立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允许其从事经纪、咨询等;放开在沪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支持外资来沪经营保险代理和公估业务,支持设立外资控股人身险公司等。并将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支持境外投资者参与上海证券市场,支持境外创新企业在沪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争取年内开通“沪伦通”,进一步扩大“熊猫债”规模等。
梳理上海上述开放举措,主要体现为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同时创造更有吸引力的外资在沪投资环境,显然,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庄严承诺是一脉相承的。预计上海金融下一步开放的着力点将放在优化金融发展营商环境,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并以开放促进发展,加快形成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体系,以建设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通过开放持续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世界影响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建设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而从瑞银集团、野村控股和摩根大通陆续提出持有中国合资证券商多数股权申请的信息来看,中国和上海扩大金融开放的举措已对国际有实力参与主体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既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面临诸多约束条件的系统性工程。当今世界,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金融中心只有伦敦和纽约,伦敦和纽约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金融中心,与其基于诸多因素形成的别国难以匹敌的体系性支撑与金融气质密切相关。而东京始终难以进入国际金融中心的顶层,其相对封闭的金融市场固然是一个约束因素,但日本自战后以来在国际经济领域过于精明的表现,也是国际金融机构不愿支持东京作为世界顶级金融中心的重要原因。相形之下,香港似乎更具金融中心的气质,它拥有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系,多年来形成的与现代金融发展相适应的有效、公平、透明的制度体系,是香港傲视周边的重要资本。只是小岛型经济的香港(同级别的还有新加坡)无法像伦敦和纽约那样拥有国家的鼎力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具备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
不过,上海迄今仍欠缺纽约和伦敦那样的内生性金融支持环境与外部支持环境。纽约和伦敦之所以成为世界超级城市,其背后是有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技术和高端人力资本配置支持,而且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来看,金融中心要么就是本国的首都,要么距离首都的距离在300公里左右。距离北京1300公里的上海,需要解决的是金融决策与金融市场的脱节,需要要素市场的充分发育、制度环境的显著改善、市场监管的高水准以及高素质金融人才的集聚,更离不开人民币真正国际化和主要外资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广泛认可与深度参与,这就需要通过扩大金融开放来破解长期性的约束瓶颈。
从全球经济与金融强国的一般发展逻辑来看,无论是货币的国际化还是金融中心的升格,尽管离不开政府对金融生态环境的深度培育,但内生性的关键要素还在于市场主体的充分竞争与金融符号的高密度集聚,尤其是全球性资本的深度参与。只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广受国际认可的金融要素集聚平台与金融气质,一国的金融发展目标才可水到渠成。与此相对照,显然,上海急需以十二分的紧迫感锻造国际资本的全面参与新格局。
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的金融生态环境方面,上海所需改进的不仅是行政管理部门高效有序的金融服务意识,更需要所有市场参与主体对发展金融产业的高度认同感、形成浓郁的金融财富氛围以及无时不在的风险防范意识,尤其是独特的金融监管文化,这恐怕是上海与香港之间最重要的差距。
金融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地区限制的,就如同上海证券市场不是上海的,深圳证券市场不是深圳的一样,只是市场交易的位置是地方的,交易的内容是全国的。因为只要涉及金融领域,就必然不是一个地方试验,而是关乎全局性的命题,因此,上海金融改革和开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远超过其他领域的改革,由此引发的风险也值得高度注意。必须确立以系统性风险防范为核心目标,最大限度简化决策与市场之间的传导过程,以举办上海金融特区的改革魄力来升格上海金融办的功能定位与职责划分,尽快解决地方金融监管缺位与能力不足问题,探索以适配性的司法改革来解决金融监管难题。
最后,主要金融大国及由其控制的外资金融机构、国际经济组织以及国际舆论,短期内未必乐见中国出现世界级的金融中心,这是国家和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的制约因素。就此而言,上海亟须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启动系统性的政府与企业公关,展现开放的金融胸怀、卓越的营商环境、广受认可的金融气质,以创造有利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度环境与舆论环境。只有国际顶尖金融资本、一流市场中介、贸易机构和高端经济与金融专才扎堆上海,将其视为分享人民币国际化红利和全球金融要素再定价的最佳平台,上海打造全球金融分工“纽伦沪”新格局才有望实现。
23:37 | 郑州强化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近一个月逾400... |
23:37 | A股公司年内发布113份被立案调查相...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沪电股份:持...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格力电器上半... |
23:37 | 继峰股份调整部分募投项目 |
23:37 | 同业存单基金热度再起 4只产品募资... |
23:37 | 壮大买方机构力量 价值投资正当时 ... |
23:37 | 证券业上半年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 |
23:37 | 商业银行“二永债”年内发行规模已... |
23:37 | 年内30家上市公司主动更改证券简称... |
23:37 | 低空经济持续升温 多地积极探索多...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