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宝琛
“未来15年是我们国家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所以要加快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建议从宏观政策、平台和人才三个方面着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机集团总工程师兼副总经理陈学东10月28日在“2022中国实体经济论坛”上提出。
具体看,一是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做好顶层设计。针对“卡脖子”问题,要保证供应链自主化;针对基础不足的短板问题,要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办法来夯实工业基础;针对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问题,要培养优势企业,促进产业现代化;要建立可持续机制,当下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市场和政府相结合,军民融合相结合,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相结合的办法。
二是加强平台建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发挥高校、转制院所、龙头企业的作用。
三是人才培养。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企业家和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
陈学东表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直接关乎着国家智能制造质量水平,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链的变革和优化升级,实现产业模式和企业生态的根本性转变,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利的支撑。
(编辑 何帆 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