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全球迎来罕见高温天气 能源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2022-07-28 06:4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今年夏天,高温天气持续、严重干旱、山火、冰山融化——地球“发烫”的背后,逃不过老生常谈的“气候变暖”四个字。环境问题专家认为,极端的气候意味着人类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作出的努力仍然不够。让地球“退烧”迫在眉睫,须进一步在能源结构调整、交通绿色转型等方面发力。

    全球迎来罕见高温天气

    今年夏天有多热?

    不断创历史新高的气温,让多年来被用于测试地表温度的“井盖上煎鸡蛋”实验成为过去式。在社交媒体上,大量美食博主将2厘米厚的生牛排抹上调料放入真空袋,放置在阳台露天环境下,2小时后就可得到一份煮熟的牛排,以此来表明当地正遭遇罕见高温天气。

    气象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摄氏度时为高温天气。连续3天及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被称为高温热浪。国家气候中心表示,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了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影响大。截至7月12日,高温事件已持续30天,覆盖国土面积达502.1万平方千米,影响人口超9亿人。

    据中央气象台7月26日最新预报,未来10天,南方地区仍有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最高气温可达40摄氏度或以上。此外,新疆盆地地区、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等地也将多高温天气。

    极端高温天气几乎影响了整个北半球。7月中旬以来,葡萄牙局部地区录得创纪录的47摄氏度高温。法国、西班牙、希腊、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国都发生严重山火。7月18日,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发布的欧洲旱情报告称,欧盟国家及英国44%的土地处于“干旱预警”状态,9%的土地处于“干旱警告”状态,粮食收成不容乐观。超9000万美国人处于高温警报之下,美国东北部和中南部地区气温或超40.5摄氏度,中部部分地区气温升至43.3摄氏度。

    气象专家表示,频繁出现的极端高温天气与气候变暖直接相关。世界气象组织认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上升,全球变暖幅度将更大。

    减排力度仍须加大

    针对气候问题,多个国家和组织都在积极倡导和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近年来,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过去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全球发电量的增量中占比约60%,其中风能发电量和太阳能发电量增超1倍。交通工具电动化不断发展,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75万辆,同比增长108%。

    “全球低碳化转型和绿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应对气候变化仍面临较大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表示。

    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报告,2021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海平面上升、海洋热量和海洋酸化这四项气候变化关键指标都创下新纪录,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上升。当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了约1.11摄氏度。

    “这意味着许多国家在减排问题上作出的努力还不够。”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各方须达成更多共识,推动减排行动落实。同时,通过科技创新推动能源、交通、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

    能源结构调整是重中之重

    要实现“双碳”目标,调整能源结构仍是重中之重。

    电力行业是我国最大的碳排放部门,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电力需求还将逐年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7月27日,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国家能源局狠抓“十四五”能源规划和能源领域碳达峰方案的落地实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二是积极推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三是加强终端用能的清洁替代。

    “到2030年,预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按平均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增长,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实现‘碳达峰’的目标。”章建华表示。

    受能源供应受阻影响,近期德国等欧盟国家不得不重启煤电,应对眼下的能源危机,但从长期目标看,欧盟仍是低碳发展的坚定支持者。

    近期,欧盟议会通过了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法案修正案。欧盟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提升至45%,并在绿氢、交通、建筑等领域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以保证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切实推进。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