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包兴安 见习记者 韩昱
由于铜在电气、工业和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铜价常被用来预判经济周期的拐点和全球经济的整体健康程度。因其作为先行指标的预测能力,铜也被冠以“铜博士”的称号。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铜博士”发出的警告愈发强烈,或预示着海外部分经济体在未来数个季度陷入滞涨的风险正在加剧。
国际铜价下跌趋势明显
近期,全球铜价在期货和现货市场都出现了大幅下跌,LME期铜在上周五(6月24日)触及8112.50美元每吨,为过去16个月以来最低点。6月迄今已下跌约11%,单月下跌幅度有可能跻身近30年来最大月跌幅行列。
(图片来源:TradingView;图说:伦敦期铜价格走势)
美国COMEX铜价也同样呈下跌趋势,在最近两周内价格已回落17%。与3月峰值4.94美元每磅相比,下跌幅度已经超过20%。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近日铜价走低的原因是多重的,一方面因为当前美国的通胀压力已经处于高位,美联储激进加息,美国经济下行风险上升,拖累对铜的需求预期。另一方面,二季度为铜的传统消费淡季,价格下跌也反映了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如明明所述,自2022年6月份以来,多国央行纷纷宣布加息。美联储于当地时间6月15日宣布加息75个基点后,英格兰银行与瑞士国家银行也分别宣布加息。全球部分央行今年年内的累计加息次数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数量,海外流动性收紧引发市场悲观情绪发酵,导致了铜等有色金属价格持续承压。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铜价的持续走低,也是对2020年以来国际市场货币贬值、流动性泛滥、恶意炒作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的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上涨进行的市场回调。
铜价前期缘何高涨?
瑞银集团(UBS)分析师丹尼尔·梅杰在报告中分析称,铜价前期持续高涨的主要原因一是疫情时期国际市场出现的供需错配,导致价格飙升;二是在电动汽车行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市场对铜的新增需求长期看好。
根据美国铜业发展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未来电动汽车发展催生的需求将显著影响国际铜市场。铜的需求量预期到2027年将增加170万吨。市场对于此项中长期需求的看好也传导为铜价较强的支撑预期。
铜价未来走势预期如何?
近期铜价的持续走低,也从侧面显示了全球铜需求在当前阶段下降。不少海外经济学家都担忧,铜价下跌或意味着欧美等主要经济体正面临经济增长停滞的风险。
明明分析说,一方面,自美联储3月开启加息周期以来,市场对于海外滞涨和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愈演愈烈,带动铜价一路走低。截至目前,LME铜的价格已经较3月的高点下跌了20%以上,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的悲观预期;另一方面,美国CPI已进入磨顶阶段,6月美联储加息幅度更是达到了75个基点,未来CPI增速和加息强度都可能出现边际好转,市场的滞涨交易可能更偏“滞”而非“胀”。
在谈及后续铜价的走势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时,明明表示,随着后续中国国内经济的持续复苏以及基建发力,铜价出现反弹的可能性较大。但美联储加息和海外衰退风险仍存,未来数个季度仍有下跌的可能性。铜价在当前脱离高位行情,一方面代表了通胀压力的缓和,美联储可能放缓加息步伐,远期经济衰退风险边际降低。另一方面,这也代表制造业上游成本的回落,上游对下游的利润挤占可能逐步缓解,产生结构性影响。
宋向清表示,考虑到部分有色金属价格波动与国际地缘政治形势变化存在因果关系,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变化存在同步性,尤其是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继续向好的趋势依然强劲,有色金属价格在下半年震荡反弹的可能性增高。
对于A股而言,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陈昱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有色金属作为资源品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其价格的下跌消除了国内通胀的隐忧,同时会使得中游制造业环节成本降低,提高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对资本市场呈现正向推动,最终加速中国经济的复苏。
明明认为,从全球资产来看,美股市场在大幅下跌之后,性价比已经有所显现,未来行情有望触底回升。而随着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复苏,也利好A股市场。
(编辑 乔川川)
12:09 | 东方略针对HPV-16/18相关肛门癌前... |
12:08 | 首只中证A500ETF成立 嘉实基金自购... |
12:06 | 由何氏眼科主办的2024年国际基因组... |
12:05 | 国台酒业与多家旅行社签约战略合作... |
11:56 | 世界制造业大会凸显产业新动能 机... |
11:55 | 加码高端数控车床领域 浙海德曼“... |
11:55 | 莱茵生物合成生物车间正式投产 新... |
09:16 | 亚信科技、阿里云携联盟之力 助力... |
09:13 | “国台酒元宇宙奇幻之旅”体验项目... |
09:09 | 青岛证监局赴胶州市开展走访工作 |
08:59 | 新疆上市公司协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 |
08:51 | 从用户需求出发 极氪7X正式上市打...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