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丽
芯片被称为国家的“工业粮食”,是整机设备的心脏。近年来,众多家电企业跨界自主研发芯片,以进一步加强对产业链的掌控力。
在一系列布局后,近日,多家家电企业公布芯片研发成果。1月10日,美的集团方面称,去年公司投产的MCU控制芯片产量约1000万颗。1月11日,海信宣布推出中国首颗全自研8KAI画质芯片。据了解,目前,海信电视屏端驱动芯片的累计出货量已经超过了1亿颗。
家电芯片本土化配套率是否得到提升?家电企业在芯片产业链的布局延展到哪些领域,未来又将成为怎样的角色?
多家巨头晒芯片成绩单延伸到多领域
经过几年的布局,家电企业在芯片上的研发和应用已经有了实质性成果。
今日,海信宣布正式发布中国首颗全自研8KAI画质芯片,并称7年发布了5颗画质芯片。
据了解,海信的第四代超高清画质引擎芯片可直接应用于叠屏电视并实现量产,如今相关技术被进一步批量应用到专业显示器、医疗显示产业中。
海信芯片研发负责人透露,海信还将持续向车载显示芯片领域进行多元延伸,形成完整的全系列芯片产品。
不仅仅是海信,近年来,美的集团、格力电器、长虹、康佳、TCL等家电巨头均已加入芯片赛道。
去年3月份,TCL科技合资设立TCL半导体科技公司。TCL科技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TCL将重点研发需求量较大、目前较为紧缺的芯片,如驱动芯片、AI语音芯片等。
美的集团日前也对外表示,2022年目标出货8000万颗芯片,除MCU芯片外,未来计划覆盖功率芯片、电源芯片、IoT芯片等家电领域芯片,并且计划布局汽车芯片。
康佳相关负责人也对《证券日报》记者称,“康佳将重点攻关MicroLED等前沿技术,目前年度销售芯片已超1亿颗。”
而据了解,有着军工基因的长虹,也已在芯片产业链多个环节占据重要位置。长虹自主研发的有着变频技术的MUC芯片被广泛应用,西门子、海尔等冰箱企业均采用的是长虹的控制芯片。
“从画质芯片、冰箱芯片、电源芯片到车载芯片等,家电企业芯片上的布局正迅速向更多领域延展,应用范围也扩张到机器人、医疗、汽车等多领域。”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认为。
从满足自给率到产生替代
曾经我国的芯片全部依赖进口,家电企业更是需要在进口芯片上花费巨额的费用。
为了进一步掌控自主权,家电公司不惜砸下重金深度挖掘芯片产业链。
不过,目前家电芯片本地化进程仍需加速。据此前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数据,中国大陆家电行业芯片市场约500亿元人民币,本土化配套率仅5%。
Wit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称,目前九成家电产品完成智能化升级,对芯片需求量巨大,近年来国产家电芯片规模逐渐上升,但目前家电芯片的本土化配套率提升到约12%,但依旧不足。
“从上万亿元规模的家电销量来看,芯片市场份额的确不高,中国家电业亟需补上核心关键零部件的短板。目前,国产家电芯片正逐渐从满足自给率向产生替代过渡。随着全屋智能和汽车电子等产业的发展,家电芯片仍存很大的增量市场。”胡麒牧表示。
海信视像总裁于芝涛认为:“芯片有很大的国产替代空间。除了电视与显示,海信将目光放在更广阔的家电智能芯片领域。”
据了解,目前部分生活家电用的芯片,技术含量不高、门槛也较低,而家电企业需要在智能化水平更高的功率芯片、智能控制芯片、通信芯片、AI芯片、传感器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同时,企业通过创新合作,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从价值链低端走向高端。
迪显信息副总经理易贤兢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家电企业做自研芯片,极大地改善此前受制于人的局面,打破芯片企业的垄断,也将带动芯片价格逐步走低,从而加速自身产品的成本控制。”
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宗光研究员表示:“虽然中国电视芯片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家电巨头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它们在芯片产业化上的布局和成果,让更多企业看到了芯片的空间。”
(编辑 才山丹)
17:26 | 澳柯玛:10月9日将举行2024年半年... |
17:25 | 旭杰科技: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
17:25 | 日盈电子:聘任毛家宝担任公司董事... |
17:24 | 一鸣食品:陈坚辞去公司第七届董事... |
17:23 | 恒瑞医药:两家子公司收到HRS-2129... |
17:22 | 金达威:全资子公司取得饲料添加剂... |
17:22 | 爱婴室:2024年半年度分红每股派0.... |
16:55 | 2024数字经济领航者交流大会 |
16:29 | 智光电气:本次注销的回购股份数量... |
16:28 | 明志科技:2024年半年度分红每10股... |
16:28 | 中粮科工:提名朱来宾为非独立董事... |
16:27 | 珍宝岛:10月10日召开2024年第三次...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