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存量时代家电产业如何突围?产品换新迭代“低碳”是出路

2021-12-13 17:26  来源:证券日报网 贾丽

    本报记者 贾丽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一系列重要信息。会议指出,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扩大内需,就要着力促进消费升级,譬如在汽车、家电、餐饮、家政服务等领域加大支持力度。

    近年来,家电产业经历了家电下乡、购机补贴等一系列的政策刺激,取得了极大成效。接下来行业还将会迎来怎样的新举措?相关上市公司又会有怎样的动作?

    家电换新迭代催生存量增长空间

    此前,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新一轮家电下乡政策、家电换新补贴及节能补贴陆续落地,进一步刺激家电消费。如今,在扩内需等政策带动下,国内家电市场有望迎来新的机遇。

    “各部委拉动内需的相关措施将进一步落地,此举将间接带动家电产业的恢复。一方面,在消费升级环境下,家电企业要持续研发创新,通过场景化体验,挖掘和激发消费者潜在需求,从C端向B端布局。另一方面,协会应引导家电企业建立公平竞争的产业环境。”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剑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当下,已步入成熟期的家电市场,进入存量时代,但存量市场同样蕴藏着新机会。

    瞭望智库发布的《2021中国家电以旧换新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家电保有量已超过21亿台,但仅在2020年,就有1.6亿台家电达到了安全使用年限,其中排名前列的是手机、电视、空调等。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我国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每年更新规模预计在1.4亿台,零售额规模3784亿元,家电换新需求庞大。

    在疫情持续影响下,预计明年家电市场依旧面临严峻考验,企业需要从存量市场寻找增长空间,用产品迭代创造机遇。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彭健锋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以旧换新和促低碳环保上,协会还将继续加大执行力度。据我们统计,目前我国彩电普遍使用12年后才会被淘汰,但行业制定的相关标准是7年。为了扩内需、促循环经济、加快消费升级,协会将进一步明确相关标准、落实安全使用期限。同时,在原材料紧缺的情况下,明年协会将推进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技术创新型企业增长。”

    家电市场中,空调、厨电等品类与房地产市场发展关联度较高,政策端扩内需,对地产市场作用的同时也将带动家电产业发展。

    “在供应短缺、成本上涨之下,家电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一定程度的政策刺激,但也不可过度。从需求层面看,适当的政策刺激,将对空调及厨电品类形成利好;而电视、冰洗等传统耐用品则相对平稳;品质化家电产品如洗碗机、清洁电器则有望在政策推动下,实现规模性的增长。”奥维云网白色家电事业部研究总监裴东敏认为。

    投资低碳产业加速产业链健全

    如今,家电上市公司也在加速产业链上下游的健全,在低碳环保上寻找突破点。

    作为“耗能”大户,在促进技术升级和低能耗产品迭代方面,头部家电企业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新旧家电替换期,一批家电巨头正在挖掘家电回收和再利用的市场潜力。美的、长虹、格力、海信等企业,正建立从研发设计、采购、制造、销售到回收体系的全产业链,近两年里通过在电池、能源环节设立子公司、建厂进行持续补足。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家电报废的高峰期,报废量年均增长超20%,但产业链管理机制仍旧缺乏。据了解,明年相关部门也将进一步规范家电回收产业,进一步激发企业自身积极参与。

    与此同时,家电上市公司在产业链上向电池、能源、交通、智能汽车等领域进一步扩张,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寻出路。

    格力电器相关负责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能源+储能’产业是格力明年重要发展方向。”

    “电子废弃物回收产业链仍需建立统一标准,企业除了健全产业链,更要提高产品生命周期管控和资源利用率。目前,子公司长虹格润建立了全生态体系,并将集中资源进入锂电材料关键领域。”四川长虹内部人士称。

    “2021年家电上市公司面临的竞争环境较为复杂,疫情反复、限电政策、成本上涨多因素作用下,家电企业需要一个较为宽松的市场环境,相关产业带动以激发市场活力。上市公司要进一步衡量好资本和产业,以创新带动发展,渡过困境。”张剑锋认为。

(编辑 张明富 上官梦露)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