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表明,更名并不能成为上市公司“一键美颜”的捷径,更不应该是迎合市场热点概念或配合大股东、董监高等利益相关方减持股份进行股价炒作的工具。
近来,“元宇宙”(Metaverse)概念成为市场上最火热的话题之一,涉及该概念的股票无不被追捧、爆炒,甚至脸书公司(FacebookInc)亦高调宣布更名为Meta,声称是为了反映该公司在元宇宙方面的投资和发展方向。不过,眼下该公司正处于被内部人士举报及公众深度质疑其滥用市场地位、算法决策及内部监督失灵的不利局面,此举不免被人揣测有转移注意力之嫌。
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社交媒体巨头,脸书公司更名这一事项在知名公司中并不常见,并同时带火了A股“元宇宙”概念股。事实上,对于上市公司,其证券简称是投资者进行股票交易的重要标识,市场也不乏通过随意更名进而追逐热点炒作的过往,而当下“元宇宙”概念又是怎么一回事,是否值得中小投资者们为之“飞蛾扑火”、跟风追捧?本期《深视监管》就来说说上市公司更名及概念炒作的那些事儿。
“更名”并非监管域外之地
曾几何时,境内A股市场也兴起过一阵更名“热潮”。在2015年至2016年期间,仅深市就有超过250家次公司发生更名,大都源于重大资产收购或出售实施完成后主营业务发生变化、控股股东变更等,披露更名当日公司股价往往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对此,个别公司开始趁机“浑水摸鱼”,在主营业务并未发生实质变化的情况下,利用更名事项吸引投资者眼球、抬升公司股价。
最为典型的当属“多伦股份”于2015年5月宣布更名为“匹凸匹”,与当时热门的互联网借贷业务“P2P”谐音,公司股价因此连续多日涨停。实际上,“匹凸匹”所谓的更名并没有履行合规的审议程序和披露义务,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最终都被证监会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而公司声称要大力发展的P2P业务最终也是惨淡收场。2019年底,趁着白酒热,公司将名称变更为“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一度与洋河股份下属公司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之间爆发了一场“贵酒”之争,再次引起了社会公众对其利用相关字号误导投资者的质疑。
一旦涉及公众利益或公共属性,名字所代表的就不仅是其背后的载体本身,而是一个社会化的标签和符号,随意变更必定使得社会大众无所适从。譬如,“欧菲光”曾于2017年10月更名为“欧菲科技”,声称原名称已不能全面反映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和战略布局。此后,公司股价经历短暂上涨后一路下跌,几乎跌去过半市值。公司于2019年1月又重新将名称改回“欧菲光”,顿时引起投资者对其“不务正业、迷信”的质疑,认为公司更名过于儿戏。
事实上,针对少数上市公司涉嫌利用更名炒作的现象,监管部门已建立了一套规范的更名制度规则。如深交所于2016年11月发布了《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变更公司名称》,从总体原则、信息披露、实施程序三个方面对更名行为予以规范,要求上市公司根据实际经营业务情况审慎对公司名称进行变更,不得迎合市场炒作,不得利用变更名称影响公司股价、误导投资者。特别是针对因主营业务更名的,新业务最近12个月的营业收入或者营业利润占比应达到30%以上。2017年10月,交易所进一步强化事前监管,上市公司拟披露变更证券简称公告的,应当提前五个交易日提交申请。2020年3月,前述规定已整体平移至《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
上述制度出台,从源头上加强了对上市公司更名行为的管理,较好地遏制了利用更名“蹭热点”的“伪市值管理”行为。
脱离基本面的概念炒作
实践表明,更名并不能成为上市公司“一键美颜”的捷径,更不应该是迎合市场热点概念或配合大股东、董监高等利益相关方减持股份进行股价炒作的工具。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其名称是投资者了解企业的开始,也是维系信任、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市公司应当审慎进行更名决策,不可率性而为。投资者也应当更加理性客观看待公司更名事项,从内在投资价值角度,重点关注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质效、转型进程,以及基本面是否真正改善。
说到底,更名“闹剧”其实只是尚在发展中的A股市场长期以来跟风投资、概念炒作的一个缩影。诚然,打造一家优质的企业需要持续的沉淀和积累,而讲故事、炒概念却几乎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因此,制造热点、追逐热点,就像是部分急功近利的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心照不宣的“游戏”,看起来“高大上”的市场热点却层出不穷、随手可得,于是疫苗、5G、区块链、碳中和、医美等概念股轮番上场,玩的都是“击鼓传花”赚快钱的套路。殊不知,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市场也已无数次见证了跟风炒作、股价崩盘后的惨剧。
譬如,“蹭”特斯拉热点的秀强股份、“蹭”华为热点的诚迈科技、“蹭”口罩制造热点的延安必康等等案例不胜枚举,这些公司利用公告打“擦边球”“欲拒还迎”,或通过互动易回复投资者的方式,主动迎合炒作,股票基本面与行情走势、行业整体估值等在短时间内迅速偏离,辅以资金爆炒等因素,引发股价“大跃进”式的上涨。实践表明,绝大多数“爆炒股”在疯狂过后,终究要回归基本面,股价急速回调甚至“闪崩”被打回原形等情况屡见不鲜。
说到底,没有基本面支撑的热点概念股就像是无根之草、无因之果。投资者如果无视公司基本面,一味追求市场热点,到头来很可能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大家都对那些热衷概念炒作、弄虚作假的上市公司坚决说“不”,才能真正遏制这一市场“痼疾”。
警惕追逐“元宇宙”投资热点
说回目前最火爆“元宇宙”概念。在脸书公司10月28日高调宣布更名、其他科技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宣称加码元宇宙业务后,A股“元宇宙”概念股随之活跃,相关板块大幅走强,多只个股更是连续上涨触及异常波动。如中青宝10月29日至11月11日涨幅达到121.36%,易尚展示在11月3日至8日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等。近一个月,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涉及元宇宙的投资者问询更是超过2000条。这引发了监管部门重点关注,中青宝、易尚展示、大富科技等多家涉及元宇宙概念股公司近日收到了交易所发出的关注函。
事实上,从公司对交易所的问询回复公告可以看出,多数元宇宙概念股公司并未真正开展相关业务,或者仅是基于VR技术的游戏探索,目前元宇宙发展仍处于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早期阶段。但是市场再次陷入了短线资金炒作,引发中小投资者盲目追高的“老故事”。有意思的是,再次引发A股“元宇宙”炒作的始作俑者——脸书公司股价在宣布更名后的10月29日至11月11日累计涨幅仅有3.41%,对比纳斯达克指数偏离值仅为1.75%,可以看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成熟市场表现得要比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A股市场更为理性。
人民日报评论指出,各类打着元宇宙旗号的套路和骗局已经有滋生的苗头,这就提示我们,对待新事物,保持好奇和探索的同时,也要保留一份审慎和理性。其实,元宇宙从概念提出到目前社会公众有所认识,仍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底层技术还是应用场景,与成熟形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近日,盛天网络、佳创视讯、中青宝等公司股票自11月18日盘中最大跌幅均超过10%,也显示出“元宇宙”概念股走高后的波动性,稍有不慎,便再次陷入“追高套牢”之境。
无论是历史经验,还是眼前因“元宇宙”概念火爆的股价,都显示着如仅靠一时的“眼缘”就盲目跟风买入热点概念股票,对个别公司依靠更名“挂羊头卖狗肉”、哗众取宠之举趋之若鹜,那么就很可能在重复踏入同一条河流,掉入别有用心人士借此炒作股价的陷阱。
(作者:杨坪编辑:包芳鸣)
12:09 | 东方略针对HPV-16/18相关肛门癌前... |
12:08 | 首只中证A500ETF成立 嘉实基金自购... |
12:06 | 由何氏眼科主办的2024年国际基因组... |
12:05 | 国台酒业与多家旅行社签约战略合作... |
11:56 | 世界制造业大会凸显产业新动能 机... |
11:55 | 加码高端数控车床领域 浙海德曼“... |
11:55 | 莱茵生物合成生物车间正式投产 新... |
09:16 | 亚信科技、阿里云携联盟之力 助力... |
09:13 | “国台酒元宇宙奇幻之旅”体验项目... |
09:09 | 青岛证监局赴胶州市开展走访工作 |
08:59 | 新疆上市公司协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 |
08:51 | 从用户需求出发 极氪7X正式上市打...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