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新型储能发展目标明确 未来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扩大10倍

2021-07-24 06:3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7月23日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计划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库统计,截至2020年底,已投运的新型电力储能(包含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飞轮、超级电容等)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28吉瓦。从2020年底的3.28吉瓦到2025年的30吉瓦(1吉瓦=100万千瓦),未来5年新型储能市场规模要扩大至目前水平的1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5%。

    《指导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

    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标准体系、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

    “要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型,新能源消纳、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是关键,储能是刚需。”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保守场景下,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35吉瓦,年复合增长率为57.4%。在“双碳”目标进一步促动下,更多地方将出台落实储能应用政策。理想场景下,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55.9吉瓦,以配合风、光在2025年的装机目标。在此场景下,新型储能2021年到2025年复合增长率或将超过70%,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指导意见》要求,研究编制新型储能规划,进一步明确“十四五”及中长期新型储能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并且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化布局、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和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

    在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方面,《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大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其他终端用户,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鼓励聚合利用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用户侧储能等分散式储能设施,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

    在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方面,《指导意见》提出,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实现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进入商业化发展初期,加快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开展规模化试验示范,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开展储氢、储热及其他创新储能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等。

    《2021年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显示,储能产业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资本的关注,2020年,国内与储能相关的投融资金额约在74亿元左右。另有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投运项目中,储能在新能源发电侧中的装机规模最大,超过58万千瓦,同比增长438%。

    记者还了解到,碳达峰、碳中和确定目标下,“新能源+储能”加速成为多地新能源产业标配。有材料显示,今年以来,海南、山西、宁夏、青海、陕西、内蒙古等省份相继发布新能源配置储能方案,主要集中在“光伏+储能”“风电+储能”模式,配置比例多要求在10%以内。今年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即是“大规模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重大专项。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