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梦泽
6月17日-19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站在新五年起点上,本届论坛以“新起点 新战略 新格局——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设置“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2个中外论坛+12个主题论坛”,全面集聚政府主管领导、全球汽车企业领袖、汽车行业精英,共商汽车强国大计,落实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要求,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论坛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发表致辞。郭守刚表示,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国际化程度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加快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大力发展新能源的要求”,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党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我们乘势而上开创产业发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过去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冲击,克服芯片供应紧张等困难,推动汽车产业在规模和质量上交出了亮丽的答卷。应该说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产销量连续全球首位,研发能力明显增强,质量水平稳步提高,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方面,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计算平台、激光雷达等智能网联技术研发取得突破。”郭守刚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五月市场渗透率超过10%,L2级自动驾驶系统新车装载率超过15%,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记者注意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有新的发展变化。一方面我国汽车电动化发展取得了先发优势,信息通讯等领域优势又极大助力网联化、智能化的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跨领域、跨部门协同的推进机制,能够为完善基础设施、加快融合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另一方面从经济全球化遭遇了逆流,产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跨国企业纷纷加快在我国产品投放步伐,内外部竞争持续加剧,后疫情时代如何优化产业链布局?如何更好保持供应链畅通?成为全行业必须要回答的关键问题。
“十四五”是我国汽车产业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充分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级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与相关部门一道加强统筹、综合施策、努力开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新局面。
郭守刚表示,未来工信部将从四个重点方面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提升全产业链水平,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加快补齐车用芯片关键技术材料和软件等传统短板,也要抓紧突破高安全动力电池、高效电驱系统、基础计算平台、操作系统等新兴基础。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加大原始和底层技术创新投入,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全产业链竞争力。
二是加快转型发展,确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着力融合创新构建新型生态,加快推动充电、换电、加氢和LTE-V2X能源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试点,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完善新能源汽车便利使用政策措施,深化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加快产业化进程。
三是努力推动品牌向上,支持汽车协会实施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持续开展“看见中国汽车品牌巡礼全国行活动”,发挥好首席品牌官联席会的机制作用,讲好中国汽车品牌的新故事,展示中国汽车品牌新成就,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培育。
四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研究制定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深化汽车生产领域放管服改革,有序放开代工生产,加强产品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监管,严格实施特别公示制度,推动提高产业集中度,遏制盲目和投资和重复建设,深化开放合作,坚持全球化发展理念,共同维护汽车供应链稳定和畅通。
(编辑 李波)
19:50 | 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推介会走进深... |
19:40 | 复星医药拟100%控股CAR-T药物子公... |
19:38 | 零碳动力 革新未来 潍柴氢内燃机正... |
19:22 | 戴维医疗创始人、控股股东、实际控... |
18:49 | 京港合作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石... |
18:47 |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进一步完... |
18:45 | 信邦智能发布股权激励预案 2024年... |
18:44 | 中富通:控股子公司增资扩股 数字... |
18:27 | 华东医药与惠升生物就1类新药惠优... |
18:17 | 凯文教育控股股东拟3.28亿元受让八... |
16:53 | 中国太保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 |
16:35 | 金融赋能 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