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共享充电宝行业从“三电一兽”变身“小竹兽” 单一业务模式亟待改变

2021-05-06 21:11  来源:证券日报网 许洁

    本报记者 许洁

    5月6日,《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天眼查APP查询获悉,共享充电宝品牌街电、搜电发生多项工商变更。“竹芒科技”以100%持股比例,成为街电、搜电的全资控股母公司。该项变更意味着街电、搜电这两大品牌的合并已正式完成。

    而在4月30日,杭州小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电科技”)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正式开启了港股上市之路。早在4月1日,怪兽充电也已赴美上市。共享充电宝行业曾经的“三电一兽”格局变成了如今的“小竹兽”。

    欲研发更多智能硬件产品

    5月6日,搜电充电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街电、搜电两大品牌合并后母公司正式定名为“竹芒科技”,董事会由原搜电、街电的管理团队与投资机构共同组成。据悉,竹芒科技旗下共享充电宝业务合计用户规模突破3.6亿,日订单峰值达300万单/天。

    “竹芒科技将致力于打造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终端创新平台、一个广泛链接代理商、商家,基于‘合伙人生态’的创业平台、一个培育新零售业态和创新品牌的新消费平台。”竹芒科技相关人士5月6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街电、搜电在此前合并联合公告中表示,双方将基于各自在直营、代理模式之所长,探索共享充电宝领域的创新“直代模式”。而在合并完成后,两大品牌将在竹芒科技的统筹下,在供应链管理、软硬件研发、客户服务等层面发挥更好的协同作用,强强联合,为客户和消费者带来持续的产品创新、全面的运营覆盖、全渠道产业构筑、全场景终端服务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官方给出的介绍中,并未将“竹芒科技”的定位限定在共享充电宝领域,而是采用了指向更加宽泛的“创新型消费场景”。

    上述相关人士还表示,竹芒科技正在积极研发除共享充电宝设备之外的更多智能硬件产品,目前已推出口罩机、体温监测仪等一系列创新型智能终端。“未来竹芒科技还将持续加大物联网科技研发投入、进一步完善全产业链布局,向着更具增长潜力的第二增长曲线目标迈进。”

    长期以来,业界不乏质疑共享充电宝商业模式单一、增长受限的声音,而竹芒科技将定位与“新消费”绑定,或将预示未来更加广阔的业务版图规划。

    美团杀入产生“鲶鱼效应”

    2014年,共享经济风口之下,共享自行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等全新的细分行业如雨后般春笋的持续冒出,成立企业一家接一家。

    在共享充电宝行业中,来电科技率先于2014年8月注册成立,开始摸索共享充电宝这个新兴市场。随后,由于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技术壁垒不高,商业模式可复制型强,云充吧、街电、小电科技、怪兽充电、租电等企业接二连三的入局。就此,共享充电宝野蛮发展期就此拉开。

    2020年,小电科技与浙商证券签订辅导协议,开启了冲刺A股之旅;怪兽充电则被传出有IPO的计划。但最后,怪兽充电先于小电科技登陆了美股。

    随着美团2020年重新入局,共享充电宝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最直接的表现是点位抢占大战。据悉,美团入局前,共享充电宝厂商与商家采取的是五五分成或四六分成,美团入局后就立刻将所有的收入都给到了商家。这给其他共享充电宝企业造成了很大压力。

    为了应对强手,怪兽充电、小电科技选择了上市融资,而搜电、街电则选择强强联手。

    如何改变行业单一业务模式?

    纵观共享充电宝行业,主要是搭建营销团队、开拓B端商家、密集铺设线下点位、与商户分成获取利润。而在抢占点位网络中,以进场费方式,推进商户点位的获取是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常规运作及主要运作方式。但最终是用户承受了涨价的结果。

    安信证券行业分析师诸海滨表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护城河来源于资本、产品、运营以及规模。行业初期,利用资金优势形成规模从而拥有足够的竞争力。随着行业逐渐成熟,运营与产品则决定是否能持续维持规模的扩张。为保证客流规模,共享充电服务提供商很难与作为流量引入口的商家议价。另一方面,缺乏产品差异化导致业内公司不得不选择成本领先战略,这对业内公司的采购、物流、设备维护等运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市场内激烈的价格战会使得顾客对共享充电宝的租赁价格会较为敏感,在完成市场垄断之前价格的提升会比较困难。”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共享充电宝服务平均每笔订单的价格(不包括免费订单和人民币99元或以上的订单规模)自2017年的1.3元增加至2018年的2.3元及2019年的4.1元及2020年5.3元,并预计于2025年达8元。

    而根据已经上市的怪兽充电的财报可以发现,其收入主要是移动设备充电业务、移动电源销售以及其他收入三部分,近两年移动设备充电业务的收入为19.24亿元、27.12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比例为95.2%、96.5%。而移动电源销售业务近两年的收入规模分别为7044.8万元、7759.8万元,占比分别只有3.5%、2.8%。其他收入以广告收入为主,占比只在1%左右。也就是说,公司95%以上的收入都依赖于移动设备充电业务。

    对此,有从业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涨价虽然可以短时间给企业带来可观利润,但不可持续,如何减轻对共享充电宝单一业务模式的依赖是各家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编辑 孙倩)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