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光伏组件生产“受制于玻璃” 业界抱怨“产能置换”导致供需失衡

2020-11-01 17:23  来源:证券日报网 于南

    本报记者 于南

    光伏业界承受光伏玻璃价格陡增而积攒的“满腹牢骚”,正因一纸有关“产能置换方可新建光伏玻璃项目”的说明性文件,而得到集中宣泄。

    根据工信部10月26日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572号建议的答复》,光伏玻璃仍被认定为产能过剩的重点行业,严禁新上扩大产能项目。必须实施产能置换,根据不同项目情况开展减量或等量置换。即只有在淘汰旧玻璃产能的情况下,才能上马新产能。

    而对此,光伏业界则认为,产能不足导致的“光伏玻璃供需失衡”,正是光伏玻璃价格陡增的核心原因。

    还不只是价格陡增,日前,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秘书长史利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直言:“近期已有部分光伏组件厂商因买不到光伏玻璃停产”。

    相对于光伏产业链多环节,尤其是组件“受制于玻璃”的窘境,PVinfoLink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3.2mm镀膜玻璃从年初的23元已上涨至目前的35元~40元,累计价格涨幅已达到了52%~74%。

    与此同时,被业界誉为光伏玻璃行业“双寡头”的福莱特和信义光能也迎来股价暴涨。以福莱特为例,公司股价从9月上旬的20元/股左右,一路攀升至近期高点(10月14日)的41.8元/每股,实现逾100%的增长,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

    光伏发展被寄予厚望

    不只是光伏玻璃,一段时间以来,A股光伏板块都一直处在上升通道。《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原因。

    首先,多年来光伏发电成本的快速下降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各界普遍认为,在部分地区实现低价(发电成本低于火电)未来可期。

    在此基础上,我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节能减排等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在这一目标驱使下,作为发展势头最好的可再生能源形式之一,以及我国最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中国光伏大概率将被委以重任,具体体现在有关光伏的“十四五”规划可能超出预期,以致于有专家预测,“十四五”期间国内光伏平均年新增装机约为60GW-70GW。而这一数字显著高于我国2017年创出的历史最大新增光伏装机——53.06GW。

    但也正因光伏发电处在成本快速下降的平价进程中,光伏发电需求端对产业链各环节价格的波动格外敏感。此番“光伏玻璃价格陡增,引发的各方激烈反应”,就是光伏发电“价格敏感性”的表征之一。

    “受制于玻璃”被归咎于供需失衡

    《证券日报》记者整理多方采访获取的数据显示,光伏组件价格从2008年的27元/瓦水平,一路下滑至目前的约1.7元/瓦-1.8元/瓦。而相较光伏组件价格高达94%的巨量降幅,光伏玻璃占组件成本却由最低时的1%,提升到了当下的18%(双玻组件)。

    某券商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确认,“一方面,光伏玻璃这轮涨价,从此前(7月份)约占组件成本12%左右,快速上涨到了现在18%的水平,幅度很大;另一方面,光伏玻璃短缺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化解。”

    “这确实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上述分析师认为,“国内2020年纳入补贴的25.96GW竞价项目有望于四季度加速开启项目建设,这导致下游装机需求正旺,带动组件等需求激增。但现在,面对已经锁定价格的订单,组件厂商就算甘愿‘亏本’,光伏玻璃还是‘一片难求’。而组件厂商的窘境,还会殃及下游电站投资等环节。”

    当然,“光伏玻璃成本占比高企”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光伏玻璃价格上涨。近年来,一种双面组件主要凭借着发电量增益(降低度电成本、提升电站投资回报率),迅速蹿红业界。而伴随着双面组件(主要因其中部分双面双玻组件对玻璃需求翻倍)行业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光伏组件对光伏玻璃的需求亦日渐增大。

    智汇光伏创始人王淑娟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今年以来,双面双玻组件应用比例提高,已接近40%。

    但双面双玻组件的畅销并不是光伏玻璃价格陡增的直接推动力,业界仍普遍认为,“光伏玻璃供需失衡”才是光伏玻璃价格陡增的核心原因。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光伏产能结构问题”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光伏玻璃因主要采用超白压花工艺,故被称为超白玻璃。由于超白玻璃要满足光伏组件的特殊应用要求(透光、耐候等),所以在可见光透射比、耐高温性、耐腐蚀性、抗冲击性等方面,其都要显著优于普通平板玻璃。

    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行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表示,“光伏玻璃的生产工艺难点主要体现在窑炉、压延机、退火炉等设备的性能与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把控,这是造成行业‘良品率’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光伏玻璃2013年才开始逐渐实现国产替代。”该人士介绍,“良品率就是目前主要厂商们通过工艺积累形成的核心壁垒之一。而良品率直接影响毛利率。比如,主要厂商的生产成本比二三线企业低约20%到30%,毛利率相较其他竞争对手高出15%-20%,而当龙头毛利率降至30%以下时,行业内众多小厂商便无法实现盈利。”

    除了“良品率”外,玻璃产能新建、扩张也是一项天然的壁垒。上述不能具名的某券商首席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从规划产线建设到窑炉点火后稳定生产一般需要两年到两年半时间,且点火后即需进行连续生产,停复产周期长。可以说,玻璃供给呈现刚性。”

    “因为良品率,本来就很少有玻璃厂商具备实力转型生产光伏玻璃。”在上述光伏行业人士看来,“加之玻璃行业扩产周期长、停产成本高,特别是光伏玻璃被严禁新上扩大产能项目(必须实施产能置换),抑制了其他资本涉足光伏玻璃生产的热情,也就打破了供需平衡,催生了‘寡头’。”

    事实上,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包括福莱特、信义光能,以及亚玛顿、南玻A等目前都已跻身光伏玻璃赛道,并且相继宣布了扩产规划。

    但即便如此,业界普遍认为,“超白玻璃产能无法满足需求,制约光伏组件产量”的局面仍很难短期扭转。

    一方面,今年1月份工信部发布《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回答》,将平板玻璃(含光伏玻璃、汽车玻璃等工业玻璃原片)项目均列入需要进行产能置换的类别。

    另一方面,根据国盛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2020年至2021年,光伏玻璃将保持供需紧张的格局。2022开始,随着信义光能、福莱特产能陆续投放,供给紧张格局才有望缓解。

    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光伏产能结构问题,2025年全年新增装机有可能突破300GW,2025年底全球组件产能有可能超过400GW,供应链安全尤其重要,原辅材料和设备供应链均要协同起来,不能有短板。光伏用的超白玻璃应该与普通建材玻璃区分出来,作为光伏产业的辅材鼓励发展。”

(编辑 上官梦露)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