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楠
在6月4日于北京发布的《土地市场蓝皮书: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报告(2018~2019)》中提出,在政策引导和扶持、农村金融体系完善的新形势下,资产证券化将成为盘活农村资产和提升资产配置效率的有效工具。
该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报告聚焦于农村土地市场的发展,使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利用最新的调研数据对近两年农村土地确权、农地纠纷及确权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了客观分析,着重对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社会化服务、农村土地金融服务创新与实践以及农村土地市场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我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实践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从制度变革角度来看,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为农村土地经营权资产证券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权分置”确立后,农村土地的收益性、风险性和产权明确性三大资产属性将进一步明晰,未来通过抵押贷款、租赁、土地信托、农地入股等形式将农村土地经营权进行资产证券化,既可以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又可以持续为农民带来财产性收入。如果说抵押贷款、土地银行等农村土地经营权资本化形式只是对于城市金融的“简单复制”,已经推动农村金融产品体系有了长足进展,那么作为更高级的金融创新产品形式,资产证券化在农村土地经营权资本化进程中还并未发挥力量。
报告认为,资产证券化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收益权、抵押贷款、票据资产等创新业态不断出现,但涉农领域的产品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在政策引导和扶持、农村金融体系完善的新形势下,资产证券化将成为盘活农村资产和提升资产配置效率的有效工具。可以说,资产证券化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只要作为基础资产的农村资产规模足够大、流程能够实现标准化,农村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市场空间也必然逐步打开。
(编辑 孙倩 策划 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