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梦泽
11月份,我国汽车产销环比延续增长势头,但同比仍处下滑区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8.5万辆和252.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0.9%和8.1%,同比分别下降9.3%和9.1%。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各种压力之下,11月份汽车产业仍然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努力克服芯片供应紧张、散点疫情爆发、政策法规调整等影响,产销形势总体略好于月初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车市场持续供销两旺。1-11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累计销量达到299万辆,同比增长166.8%,市场渗透率提升至12.7%。根据中汽协的最新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340万辆。
“展望12月份,随着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汽车消费需求仍然稳定。”不过,陈士华坦言,供给端仍存在不确定性,芯片供应紧张的问题依然存在,年底各地有序用电、国内散点疫情增加了潜在的产业链断供风险。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因素影响,汽车产销保稳压力依然较大。业内普遍认为,我国全年汽车产销量将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预计将超过2600万辆,有望继续蝉联全球第一。
11月份汽车产销均环比上升
豪华车市场持续引领车市
今年1-11月份,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17.2万辆和234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和4.5%;乘用车方面,11月份产销分别完成223.1万辆和219.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2.2%和9.2%,同比分别下降4.3%和4.7%,降幅比10月份分别收窄0.4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
陈士华对此表示,11月份汽车芯片供应依然紧张,叠加国内散点疫情的影响,乘用车市场继续低位运行。“去年12月份汽车产销水平位居全年最高,达到283万辆。所以今年同期汽车行业仍然面临很大压力。”
据《证券日报》记者观察,11月份乘用车市场月度产销环比上升,运行态势基本与10月份一致。与之相比,商用车市场则不甚乐观。由于受国六排放法规切换、“蓝牌轻卡”政策调整预期带来的消费观望,以及行业红利不断减小等因素交织,国内商用车产销呈现出大幅下降。数据显示,11月份,商用车产销35.3万辆和33万辆,同比下挫达31.9%和30.3%。
此外,引领车市的豪华车市场持续增长。11月份,国内生产的豪华车销量完成31.9万辆,同比增长3.5%,增幅比10月份回落9.4个百分点;1-11月份,国内生产的豪华车销量完成311.2万辆,同比增长19.5%,高于乘用车累计增速12.4个百分点。
陈士华表示,受到“缺芯”影响,尽管各大车企都在努力保障豪华车供应,但该市场在7-9月份仍满足不了生产计划要求,不过这一情况在10月份和11月份连续出现好转,释放出积极信号。
值得关注的是,前11个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继续提升。1-11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40.6万辆,同比增长25.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1%,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6.4个百分点。据陈士华透露,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同比已连续8个月保持正增长。
在主要外国品牌中,与上年同期相比,法系乘用车销量保持迅猛增长,美系也呈两位数较快增长,德系、日系和韩系均呈下降,其中韩系降幅依然最为明显;另在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集团中,只有北汽集团未能实现增长。与2020年同期相比,比亚迪以72.4%的增速排名第一,其次是42.1%的奇瑞和25.8%的广汽集团。
试探性消费向放心消费转变
新能源全年销量有望超340万辆
17.8%、17.3%、16.4%、17.8%,这四个数据对应着过去四个月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凭借这样的表现,这一衡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指标,在今年1-11月份站上了12.7%的新台阶。
11月份,国内新能源车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产销继续创新,产销分别完成45.7万辆和4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2倍,市场渗透17.8%,继续高于上个月,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9.5%。
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市场渗透率达到12.7%,高于前10个月。分驱动形式来看,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0.4万辆和24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1.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1.7万辆和5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完成0.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0%和16.0%。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年内累计产销达到300万辆左右,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意义重大。”陈士华认为,一方面,这是我国一个新的历史记录。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从量变到质变,完成了从导入期到快速增长期的过渡,并在中国汽车产业方面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陈士华看来,新能源车能取得如此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我国较早的认识到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是重要方向,因此在政策方面给与支持,并且从研发到市场的推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较早布局。
其次,“行业企业在新能源方面发力较早,在产业发展、技术研发,上下游原材料方面全面布局,目前提供的产品也丰富多样,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陈士华表示,中国消费者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于新能源汽车从试探性消费转向放心消费,绿色消费的观念逐步得到认可。
(编辑 上官梦露)
12:24 | 上交所与三大石油石化集团联合举办... |
12:22 | 复洁环保增资控股普霖科技 节能装... |
11:09 | 主业回暖副业成长 湘佳股份拟分派... |
11:03 | 光伏制造新标发布 金科环境助力光... |
10:42 | 平安养老险董事长甘为民:20年来公... |
10:39 | 今年前三季度小微企业享受税费减免... |
10:35 | 第三届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官高峰论... |
10:32 | 中国平安乡村振兴调研暨“百场助农... |
09:25 | 陆金所控股:任命朱培卿等担任董事 |
09:20 | 中国人保举办巨灾保险论坛暨巨灾风... |
00:05 | 东方电缆:海陆业务齐头并进频获大... |
00:05 | 多公司闲置土地被收储 持续盘活存...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