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汽车频道 > 汽车行业 > 正文

圆桌论坛一:智能驾驶群雄逐鹿,谁将率先杀出重围?

2021-10-15 17:08  来源:证券日报网

   圆桌论坛1.png

 圆桌论坛一

    主持人:谢谢主持人,我是华西证券的崔琰,也是本场圆桌论坛的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六位嘉宾,有车企,还有初创公司的领导们一同探讨。今天本场论坛的主题是智能驾驶元年的掘金机会,我们也希望通过大家一起来探讨,找寻赛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包括我们会产生什么投资机会,接下来进入本场的圆桌论坛环节。

    今年的一个关键词是智能驾驶元年,我们看到车企、车创公司在加速自动驾驶的落地,从车企层面有很多L3级的车型在加速量产,在一些封闭路段、码头等也在加速落地,第一个问题想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大家觉得这个行业这两年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自动驾驶在什么阶段?这其中又有什么要素决定在这两年这个行业大家看到的一些变化,首先邀请中保研的方总分享!

    方仲友:谢谢!今年是自动驾驶的元年,我个人认为自动驾驶之所以称为元年,对自动驾驶目前的生态正在完善,从四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是技术,整车领域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相关的技术,第二是厂商的介入,第三是资本的力量,第四是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认同、接受和信任,目前最大的不足是法律问题,个人认为资本投入目前能够解决,关键是自动驾驶不是个简单的技术,可能是生态问题,法律法规很重要,法律法规可以解决人对这个事情的信任度,与此相关的还需要发展。

    今年智能驾驶场景都在进步,未来的自动驾驶可以很好的发展,同一个品牌,自动驾驶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我是体验过的。

    中保研是做汽车安全的,去年新能源汽车的保险产品问题,我们跟中国保险业协会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带来很多思考的问题,但我个人对未来自动驾驶的应用充满信心。

    崔琰:谢谢方总的分享!方总,我想再追问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主机厂的自动驾驶,在技术和安全两者中怎么平衡,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方仲友:自动驾驶是网络问题,我们也在思考未来传统企业慢慢减少,但是一旦发生冲突怎么承担呢,除了汽车以外,法律和保险的配套还是很重要的。

    崔琰:感谢方总的分享!下面我们也想听一下车企的几位领导的观点,首先有请广汽埃安的副总经理席总来分享!

    席忠民:自动驾驶是超乎大家想象的,前两年大家可能没想到,围绕电动车平台催生的驾驶技术,因为电动平台作为自动驾驶平台,刚才主持人也说了,自动驾驶从2020年推出AR,我问过所有开自动驾驶的人,他们说上了高速就有新的体验。

    第二个是L4,我在亦庄看到满大街都是跑L4的,这是另外一条线,这条线可以看到软件可能跑的很好,但不具备量产条件。大家可以看到L4的硬件现在不成熟,但是我想软件是跑的比较好的,这条线我认为在2024年整个硬件条件具备的话,2024年会进行小批量的市场试跑,可能2025、2026年之后会真正的量产。但是我看这两条线2025年之后会并成一条线,成为真正高阶的自动驾驶的曲线。这是我对自动驾驶发展的看法。

    崔琰:感谢席总,刚才席总也提到电动化是智能化的最佳载体,过去几年,电动车发展的状态非常好,所以我们看到这两年基于电动车智能化推进的速度也在明显加快。刚才席总也聊到了对于车企的渐进式的策略以及直接跨越式的策略,两种策略到2025年都会在这个阶段逐步开始形成高阶的自动驾驶。我们也对于这个行业经过席总刚才的分享会看得越来越清晰一些。

    下面想听一下作为汽车新势力的优秀代表,威马的张总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观点?有请!

    张然:大家下午好!首先今天能到亦庄来我还是比较激动,为什么呢?2010年的时候,当时我们在亦庄一个很小的小酒店里面待了大半年,但现在来看还是比较具有里程碑的项目。11年以后又回到亦庄,看到亦庄的发展已经是欣欣向荣了,像刚才几位领导所说的不得了,所以感慨万千。

    借此机会我想表达几点,第一,类似今天证券日报开的讨论会,其实之前行业有过不同的讨论,我记得有参加过新能源车的讨论,有整体新的业态,包括金融、保险、二手车,整个新的生态发展。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自动驾驶或智能驾驶的话题,其实所有这些讨论都是顺势而为的过程,也就是说汽车行业发展到今天现在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威马这块,我先简单的说几句威马过去几年做的这方面的工作,再谈一下我的想法。

    威马的核心诉求就是希望把我们在座的各行业里面大家看到的东西以一个能够落实的方式一步一步在市场消费者中能够体现出来,我们通过在车上一步一步,先是智能驾驶做仓,然后是L2,现在是有限场景的L4,慢慢在过程中,个人觉得对我们自身是学习,当然这个学习的坡度陡,我们是一个快速学习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一个全行业的学习,前面几位业界翘楚说的非常对,整体上智能化这个问题不是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个环节可以全面克服和解决的,一定是所有在座的包括不在座的很多企业大家一起共同推动的结果。但是我想表达的点是,它会汇集到汽车这个产品上去,作为一个集大成的表现体现在消费者的面前,让他们去感受和体验。

    这个过程中,我们很有幸在做整车环节上和在座的上游、下游的所有合作伙伴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在这里我想表达的另一点是,现在我们发现有很多需要处理的事情是原来这个行业可能在人才架构上不具备或者相对比较薄弱的或需要转型,这些我们后来展开聊,我先把这个话题扯出来,这些都是我们现在参与到这个行业里面发现很多具体的事要解决的事,刚才也谈到整体智能车的发展方向,我们有自己的判断,一会可以进一步的做交流,谢谢大家!

    崔琰:感谢张总的观点!张总提到的有一个词,我觉得确实现在这几年非常明显的在汽车行业变革中感受到,已经很多的跨界了,不仅仅是车企,有了很多新的包括软件、算法等,这些都会贯穿到汽车的产业链中来,这两年整个行业学习曲线越来越陡峭,我们看到的结果是这个赛道起来的速度比大家想象中更快一些,感谢张总的观点!

    吉利高端电动品牌极氪,正好10月份数据我们了解极氪001就要开始交付了,相信袁总对这个赛道有很多他的观点,有请袁总!

    袁璟:谢谢主持人!刚才张总提到一个词我特别赞同,智能驾驶现在是水到渠成的状态,刚才方总也提到了智能化的步伐比大家想象的快很多,相信在座的也都意识到自动驾驶涉及的行业,不管是感知、决策或商用到乘用不同场景所覆盖的范围面比大家想象的要多很多。从我们的角度,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作为一家主机厂把不同场景中产业链不同位置的合作伙伴,能够聚集到一起让大家成为一个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从这个角度,8月底我们做了一轮共投共创的签约仪式,我们也找到在半导体、自动驾驶行业都有很多积累的一些合作伙伴,希望能够在整个行业的变局过程中能够聚集更多的跨界力量,最终为整个智能电动车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出一点力。

    崔琰:袁总也提到了跨界这个词,现在汽车已经不是过去一百年的完全以硬件为主导了,现在也有很多关于芯片、软件、算法等加入到这个行业了,今天的圆桌安排还是非常有意义的,有像中保研这样权威的第三方,有车企,还有一些原来在这个生态中可能过去一百年是大家不曾看到的,但是现在一些芯片、自动驾驶和算法公司都开始到这个产业链中了,现在也想请地平线的王雷总跟大家分享作为产业变量的新的科创的细分赛道,您怎么看待这个行业现在发生的变化?

    王雷:说到变量,感觉从今天的穿着就能看得出来,我里面是穿着公司文化衫过来的。以前在公司从来不会穿牛仔裤,现在都穿牛仔裤出来,如果说变量从穿着就可以看出来。席总说方兴未艾,从每一个很小的公司来看我自己感受还是很深,我们去年刚刚亮出了我们的芯片,今年在新版本的理想亮出了两块芯片,这几年对我们来说变化非常大,我们从一个小企业的角度来说感受非常深,当然也有一些车企,比如广汽的产品,是什么力量从这个行业不被消费者接受到现在蓬勃发展的大的趋势?我们感觉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量比较大,刚才崔老师也说电动化可能是智能化的前瞻,先电动再智能,上个月的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大概达到20%,如果说电动汽车渗透率达到20%,这是一个特别大的智能体。还给我们一些安慰,刚才长安的李总在分享他们的产品,原来我们说2030年达到蓬勃发展的程度,刚才长安的PPT说2025年做到75%,这对我们上游供应商来说,是一个非常令人激动的消息。所以量是非常大的。

    第二,我们觉得中国的消费者比所有其他地方的消费者都要好,我们觉得中国有超过90%的客户愿意为自动驾驶的功能付一点点钱来买这个配置和服务,长安李总也分享了这个观点,客群也很大。再加上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像纵目、地平线这样的懂消费者,又能开发产品的供应商,有市场,有产品,有本土的企业一起来助力,这确实是在推动大的趋势往前发展。

    崔琰:感谢王雷总的分享,王雷总也提到了中国的智能驾驶可能更看好一些,我们其实也非常看好,电动化已经走在了前列,智能化的进度也是全球非常领先的,我们也想听一下关于纵目科技,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也有很多涉及到算法等的公司,想听黄总对这个问题的观点。

    黄洁:大家好!我是来自纵目科技的黄洁。每次参加论坛的时候,我们听到大家都在谈论场景,谈论生态,谈论商业模式,甚至最近谈论更多的是数据权共享等方面。因为我们是从事自动驾驶这个方向软硬件系统的供应商,其实我们的体会是非常深刻的,包括在座台上的几位嘉宾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包括地平线,几个主机厂,包括方总提到的保险方面的,其实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从场景来看,市场上是不断成熟的,确实像方总讲的,政策、保险配套不断的技术成熟,面向公众老百姓,这是我个人认为相对长期一点的商业模式落地的场景。

    另外,一些商业行业应用,矿山、港口等,还有比如高速公路重卡这种货车确实也会在行业里面落地,提供一些相应的服务。因为我一直在泊车这个场景,分大类的会在搭配出行乘用车的个人消费运营的场景里面,所以在综合整个产业协同发展,泊车场确实是最早落地的一块,今年底确实会有几个主机厂整个服务的落地,这是一部分。

    包括提到了生态,在自动驾驶落地的时候确实会面临我们在泊车场去看保险的责任认定,保险定价其实是要有一些原始数据,大数据的积累做精算,早期需要有保险公司跟我们一起做探索,先有一个数据定价,后面从责任认定的环节,从车到保险公司系统的打通、认定的方案、客服的理赔,整个环节相对还是比较早期,还是需要做一些工作的。

    说到商业模式,刚才长安集团的李伟总也提到APA7.0,也提到商业模式,很荣幸他提到的这两个重点方向都是纵目科技跟长安集团深度合作的两个部分,说到数据权,我个人以前是做互联网的,数据权其实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首先跟国家政策很相关,用户隐私的保密,脱敏数据的共享,包括这些数据未来如何创造一些价值,然后在汽车自动驾驶发展里面起什么作用,我想类比一下互联网公司开创平台的做法,通常是平台软件方的方式开放给服务商,然后为用户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是移动服务还是行业应用服务,这些都是有的。

    主机厂、供应商再到用户,这个生态链里面我个人认为可以借鉴一下,因为数据共享我们做好了数据安全,另外做好了数据脱敏的严格规划,第三是什么样的数据、怎么样共享,其实在大家的生态里面都有一定开放度的时候能够把数据用好,一方面提高算法,这个很重要,第二方面可以深度了解用户的出行行为,这是综合的行为,不是针对某个人去做的事情,最终做更好的技术安全的保障,同时又能研究好我们的研发,后面更好的投入应用,这是我的一些见解,谢谢大家!

    崔琰:谢谢黄总!刚才黄总分享了这个行业在发生变革催生了非常多的新的商业模式,第二个问题,我们想跟大家聊一下关于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的话题。其实我们现在看到在智能化过程中,芯片、计算平台和算法,这些可能是其中的核心。现在以特斯拉为代表比较典型的全栈式的自研,请问各位对于自研和外部供应商两种方式是怎么看待的?首先请方总来谈一下您的观点!

    方仲友:好的,我们对汽车最后形成这个产品对消费者有什么影响,我们是从这个方面关注,从这方面考虑刚才主持人讲的未来是怎么分工,分工很重要,分工背后是成本,一个企业所有的链条做完,估计这个产品消费者可能接受不了。第二,分工协作边界谁来主导,品牌这方面也是跟重要的,个人感觉技术问题,我不是专家,谈一些个人的感觉和想法,目前智能驾驶的元年,大家回到消费者的认识来看,消费者用车最关注的是哪个问题?第一是安全,安全问题第一个就是驾驶过程的安全问题,第二是数据的轨迹安全问题,第三万一发生问题了,只要你是互联网的,一定有外因,无非这个原因是什么,这种情况下怎么保证安全问题。

    第二,使用成本问题。目前特别是中高端人士才是自动驾驶的用户,他们的时间可能更值钱,那么怎么解决成本问题?个人觉得,我们从L3到L4,等等,这个产业第一不是一家企业能完成,第二是怎么能够相互合作,第三是合作过程中怎么解决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发展规律不解决,车主对企业的信任度一定不高,所以不管是软件、环境等,从目前的角度其实进步很大,我个人认为到大家坐下来形成一个标准,刚才席总也讲了L3、L4、L5到底什么标准,标准要明细清晰可见,标准明确了大家才能合作,我讲的不一定专业,谢谢!

    崔琰:方总提到一个关键的点,不管怎么分工合作,最终还是要回到消费者。刚才提到一个算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行业内的观点是做全栈式的自研也是可以不断促进未来的产品的,还是想请从车企的角度,席总您怎么看待自研和外部供应商,您是什么样的观点?

    席忠民:自动驾驶分为硬件和软件两条线,分三个层次,硬件是底层、感知,上面是预控,软件是操作系统、中间层,L3是感知的软件,这三个是规控跟场景应用。对车企来说,如果条件具备肯定是全栈,所有的技术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有的数据在自己手里,当然这是最好的办法,在中国可能华为也想这么干,但是全线干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成本、时间、人才,主机厂现在能聚集这么多的技术积累人才吗?有难度。

    现在怎么做呢,从硬件角度来讲,感知、传感器、芯片、易控,我觉得这是1.0,完全可以在行业内和大家合作,一起来做,这个主机厂完全不用自己去干,完全跟合作伙伴去干。从软件的角度,操作系统,现在主机厂不具备干的条件,感知程序也不具备干的条件,如果我们能干的话,就没他们什么事了。但是有一点,最上面那一层,规控和场景应用层,我想这个是主机厂要牢牢抓在自己手上的东西,别具有幻想,主机厂不会给你的,如果主机厂把这个给你们,那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控制的场景,这是我们拿去生钱的方法,这不可能。从现在来讲,主机厂目前最直接的是我们要牢牢掌握住规控和场景,因为这可以不停的迭代软件,可以不停给用户新的体验,这是主机厂必须要掌握的性能。在自动驾驶汽车里面,没有这个技术可能就混不下去了。如果主机厂具备了这部分,你放心,主机厂一定会打到板子,至于打不打到操作性能,要看以后有没有谁把操作系统公开,其实操作系统不可能太多,就一、两个固定的,这个逻辑是现在主机厂可能不具备全栈的能力,但是主机厂一定会做到应用层,也一定会打到感知层,这是我的观点。

    崔琰:席总的观点还是非常鲜明的,产品应用层一定要把握在主机厂手里,主机厂一定会做的,对于往下做感知,还有芯片等还是要考虑合作的方式,因为也取决于车企的布局。威马的张总,您怎么看这个话题呢?

    张然:从几个层面讨论这个问题,第一,首先科技创新这个事情本身就有高度的随机性,即使我说想自己做这个事,或者自己做某一个产业链,是不是我都能做成,可能别人想攻击我现在做的事,其实现在新兴的产业恰恰是对原有的我们自己参与的产业进行很多冲击,我觉得这是科技本身自有的规律,我们不能够把这个忘掉。在这个前提下我个人认为将来一定是全产业链协同,才能生成最有效的技术路径,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无论是我们在这个产业链里面的哪个环节,大家没必要过于焦虑,我们可能在做主机厂的层面经验比较多,我说主机厂到底核心的价值在哪?思来想去,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分享给大家,就好像我们有很多厨师,有的是五星、三星,有的是路边的厨师,都叫厨师,主机厂有的叫BBA,有的叫什么名的,都叫主机厂,为什么有高有低有好有差?其实主机厂核心是能够在整个价值链里面具有相当强的整合能力,能够在消费市场有深度的洞察,把洞察转化成工程语言,再通过刚才所说的成本的合理配置,把整个供应链体制结合起来,再按时、按质、按量、按成本、按投资,所有这些都做到最佳匹配,再成百成千成万生产出来高效的销售,一个来回做完才是一个产品,周而复始在产品不同迭代更新以后,一直保持领先,这叫三星级的厨子,否则明天就没有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核心的认知,至少是我自己的认知。

    第二个,不排除这个厨子有一些自己的秘籍,比如这里有一个酱料是我独家秘制的,他不会分享给别人,这是有可能的。我还是坚定的认为,刚才我看到讨论话题里面也说有互联网体系的,有汽车产业零部件体系,有整车体系,有其他不同体系的,等等,都在往这个领域进入,将来谁能胜出?我觉得不好判断,但我认为在这个领域里不应该排除任何人参与的机会和可能性,只要他把合理的配置放到一起有效整合资源的话,他就有胜出的机会。

    崔琰:张总用了生动的厨师的例子展示了他的观点,下面我们想跟袁总聊一下,极氪也是吉利量产的第一个平台,他不仅仅要做平台的车,也要做一些生态,想请教您怎么看待自研分工的问题?

    袁璟:把镜头往后拉一点,用比较长的时间的来看,其实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在整个汽车行业发展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大家一直在讨论,整车厂业务的边界在哪,在整个L车行业一百多年大家有一个比较好的博弈,之后有一个边界,才能锁定在新能源车或智能电动车行业,大家还在博弈、还在讨论我们跟供应商方面还有不同的互动,这也是一个很正常的事。

    回过头来,作为主机厂我们更关注的是,首先我们怎么确认做的是对的,或者我们要做的这个方向是好的。刚才方总提到的我们最关注、最在意的其实是我们跟用户的互动,我们是不是真的给用户带来了跟别人不一样的体验,更先进的体验,更好的体验。这对主机厂与用户的沟通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不是只就供应链谈供应链。第二个,我们在供应链上面怎么样和供应商伙伴有更好的合作的关系,不管是之前的电动化的转变,现在智能化的投入,未来更多其他方面的投入,其实在整个生态圈的发展中光靠主机厂一条线肯定不够的。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怎么样创造一个利益共同体,怎么样创造一个共投、共创,大家一起把这个行业发展好的氛围,从整个产业链的上上下下,从生态圈的四周齐聚,这才是我们作为主机厂最重要、最关键的事。

    崔琰:袁总提了几个关键词,非常清晰地表达了他的观点。一个主机厂做这件事的边界在哪里,也是提到了方总的观点,用户跟消费者的互动,怎么做出消费者和用户满意的产品,这是最终的核心,包括跟供应商有整体的共创和协同发展。听完几位车企嘉宾的观点,我们也想听一下关于优秀供应商代表的观点,下面有请王总谈下。

    王雷:刚才听张总说的时候,他说叫尊重科技发展的规律,这是现在想到的问题,其实很多事情要尊重,如果是零部件,就要尊重零部件制造业的规模化,举个例子,如果现在比如吉利汽车有150万辆车,是中国第一大车企,六到七成的市场份额,主机厂要做零部件,做好准备说这个零部件近期不能给所有的车厂分享,大概零部件的市场占有率是零到七,我怎么在市场占有率零到七的情况下盈利,这是比较矛盾的事。现在行业里更多的是打开自己的电池产业链,如果从制造的角度来说,就是越重的制造越不应该自己做,越轻的东西越应该自己做,因为是非常容易规模化的过程,放弃一些硬的东西交给供应商来做,这个事就对了。现在芯片行业是非常典型的,非常长期的投入,当然我们自己不重资产,但是对研发投入无形资产是很多的,回报也可能要靠非常大的量才能获得回报,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些事情就是要众包,有些事就是要自研。

    崔琰:我想再追问王总一个问题,大算力芯片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在智能化中的一个赛道,您提到作为供应商的优势是可以供很多的主机厂容易形成效应,在这个赛道上,您觉得中国的企业跟国外相比有哪些差距和优势呢?

    王雷:我可能还只是从地平线的角度来说,我们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兼容的,号召要成为利他哲学的公司。我们会想客户具体要什么样的产品,他是需要一个黑盒的产品,还是需要一个白盒的产品,如果主要是开放的环境,我们就去做这样的产品形式。地平线现在的产品结果,大家会说我们是一个芯片公司,其实我们做的比芯片要多的多。我们在芯片上面做算法,为了让主机厂更好的用我们的算法我们会给他开发一套算法工具链,为了大家用好云端的迭代,我们有一套云端的平台给他们来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给大家,我们像一家餐馆的菜单,按需下单,我们也是一个菜单,我们是非常开放的,所以我们和很多国际的芯片厂商他们很多东西都是不对外开放的,但地平线是非常开放。短期内,大家可能看到我们有这么多的合作伙伴,我们已经有14款车型已经量产了,截止到上一次发布会,7月底的时候我们已经发布了超过60万片的芯片,这个量极很大,这让我们又坚信了开放的环境是在中国更好的和主机厂和一级合作伙伴们共赢的方式。

    崔琰:谢谢!王总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就是中国和国外的差距,地平线和其他厂商的差距是开放。纵目科技也是一家供应商,黄总在上一个话题抛出了对商业模式和分工的一些看法,就我们这次讨论的话题您有什么观点跟我们分享一下?纵目作为一家供应商有什么定位呢?

    黄洁:谢谢!作为纵目刚才也讲过,我们是从硬件到软件到系统都在做,说白了整个的投入领域还是蛮全的,我认为自动驾驶这么一个发展阶段,其实社会上有很多企业的参与者,他们真的是术业有专攻,从纵目的角度而言我们是从L1、L0开始做,一直跨到了L3+,到自主泊车,我们发现之前在零配件供应上,其实硬件的生产和制造相对来说迭代速度不会太快,到了L3的时候其实对地图的运用、引擎的运用包括感知算法的运用和车辆控制等结合,我们体会是一个非常强耦合的技术的集成,我个人觉得这么一个在自动驾驶里面安全是第一的阶段,我想各参与者从他专注的方向,跟主机厂也好、其他的供应商也好,我觉得首先是开放,纵目是非常开放的,我们可以整套提供,同时也输出一些软件上的SDK,这样可以把强的部分拿出来,大家一起去合作,把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做好。同时,我们也认为除了合作外,有些资本上有一些整合,这样能够更好的把自动驾驶这阶段的发展迅速的再推动,再加快,从整体来说我们还是非常开放的心态,业界也应该更开放一些。

    崔琰:谢谢黄总!一开始我们针对今天本场圆桌话题我们先聊了行业所处阶段、关键要素和商业模式,大家都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回到本场的主题,大家对这个行业内的竞争格局怎么来看待?因为除原有的参与者,现在还有华为、小米等这些头部科技公司开始加入进来了,想请各位嘉宾来探讨一下关于未来的竞争格局,首先有请方总谈一下您的观点。

    方仲友:我个人认为,谁能够最后胜出,也许可能大家都胜出,也许前行的路上有很多的人倒下去了,这是资本很重要的一方面,规划很重要。我个人想,自动驾驶到后期继续的基础,包括本身算法,包括网络也好,这是个基础,这里面有三个方面还要特别注意,它跟技术看起来没关系,但跟技术的应用关系很大。

    第一,还是要回到生态,真正到了用户手里,技术解决完以后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在技术研发过程中谁能把后面几个问题考虑进去。我个人还是这个观点,目前华为等科技公司,要安全、成本可控、企业非常好的产品的话,要完成难度还是很大,还是需要协作和合作,包括国家的法律环境,文化环境,最重要的是诚信,这个产业链上相互之间能不能合作好,第一是标准,还有诚信,因为诚信是中国文化的短版,如果把这个短板解决掉,这样一个产品到用户的手里面才能合格,我个人认为在这个跑道上一定是和谐共存的,可能是谁在主导,某一个端口谁来主导这是可能的,但是定价要定好,大家都知道互联网软件国家如果不从法律、文化、诚信上解决,客户没人敢用,再好的技术也转变不成资本需要的逐力,谁能够胜出,大家要定位你的预期是什么,预期很重要。

    崔琰:谢谢方总!我们请教一下车企的各位嘉宾,广汽的席总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作为一家车企如何应对行业正在发生的变革?

    席忠民:这个问题是谁能胜出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四年前我们在美国就探讨过这个问题,四年前美国和中国的差距非常大。美国人问我一个问题,你认为谷歌厉害还是特斯拉厉害?很多人认为是谷歌厉害,谷歌的软件做的非常好,但是现在的事实表明特斯拉更厉害,为什么呢?其实大家忽略了一点,特斯拉有数据,数据的闭环造成了不断的进化、演变。未来我们不管是谁进这个企业,你能不能把数据闭环做好,拥有数据,现在我们今天说是高速公路上领航,明天说匝道可以下了,后天说收费站可以过了,不断的在更新软件迭代。所以要能胜出,必须是数据胜出。现在其实很多企业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外面跑的很多软件公司他们的数据量很小,他们希望谋求跟主机厂合作把数据量做大。包括我们的合作伙伴,他们跟我们做软件的开发,数据是很重要的。包括华为也说数据要共享,一起来做这个领域。我想不管是谁能在这个行业做好,关键是你能不能有数据闭环迭代的能力。如果没有数据,软件变的再好,没有数据上不去验证,根本不知道出真正问题,胜不胜出就是你的数据能不能做的更好的问题。

    第二,自动驾驶收费的问题,现在是围绕数据迭代可以收费,因为数据还没有做到很完整,如果哪天自动驾驶做到非常完整的闭环,成为必备的时候可能收费就结束了,现在短期给你收个费,方总他们说必须达到我们的安全标准的时候,这是标配的时候,但是我认为还有一种收费体系,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成本高一点,就是我把硬件布的多一点,未来是技术全部上去,软件根据硬件慢慢在放,这是一种可以连续收费的模式,但这个模式不太好用,前面成本花的太多;第二个是大家在做新的定价的模式,很多大的主机厂都在做新的预控,这种新一代的构架,这个特点是硬件可以即插即用,我开发好了把硬件拔掉,即插即用,软件常用常新,这种模式为自动驾驶又产生一种新的商业应用模式,不管什么商业应用模式,我想主机厂一家也玩不转,以后的产业融合是一个大的趋势。

    崔琰:谢谢席总!判断未来竞争格局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谁能够把数据闭环这件事做好。再请教一下威马的张总,您怎么看待未来竞争格局这个话题?

    张然:我自己本身是学经济学出身的,我觉得在很多业界竞争的战略角度来看,有些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规律我们还是要认知的,在汽车领域,刚才说了整车是集大成的地方,越往上游有一些技术是分门别类的,相对来说做一些时间阶段性的接近垄断性的是有可能的,但是当你想获得垄断利益的时候,你想渗透到整车环节的时候,就会自相矛盾,我们看到比如比亚迪在自己做电池,同时在做整车,当他把他的电池想卖给其他整车厂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战略冲突,人家说你既要整车市场跟我竞争,又卖我电池,将来你的最新产品先供谁呢?或者将来出现产品缺口的时候先供谁?我不是说现在就有这个问题,我说这个问题会萦绕在很多人脑子里,所以在现实情况下我们看到,比如说博世,德国的这个企业是很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他的规模恐怕比世界上前几位的汽车厂并不差,但是博世的立命之本他说我会愿意做汽车上所有零部件的开发,但是只有一件事我不做,那就是整车,因为他意识到了内在的矛盾,如果进入到整车就和他自己的业务矛盾。说回到现在当一些互联网的企业同时在自动驾驶方面深入开展,同时又想进入到整车领域的时候,大家要思想刚才我所说的战略困惑,这是一点。

    第二,刚才所说的战略困惑有一个可解的方法,除非你能够在下游形成垄断,但汽车行业是不是能够形成垄断?我认为不是,现在我们看到汽车行业的业态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原因是什么?我觉得思考一下其实也比较简单,就是消费者希望有很大的不同的差异化产品诉求。我们现在看到,路上的车子五花八门,种类比冰箱、彩电加起来都多,但又是一个资本投入很重的环节,如果你投一个主机厂可能要几十个亿才能生产一二十万台车,全世界新车的需求量一年是一万台,如果你要形成垄断,不要说50%,你30%,这是多大的投入量?当你有这么大的投入量,而你寄希望于只有少数几个产品就能够获得最大的市场销售的时候,但凡消费者的偏好开始转变,就意味着你整个的投资思路全变了。正是因为有这些困惑,才导致现在这个业态,导致在终端你会发现其实大家都想通过一些差异化,形成自己的份额,你想再往前走一步,现在全世界最大的三个车厂,每个份额大概不到15%,这也说明很大一个问题。

    刚才我想举这几个例子,也是想跟大家分享,我们在做一些战略诉求的时候还是要回归战略的本源,它的一些潜在是不是合理性或者和内在有没有矛盾。谢谢大家!

    崔琰:谢谢!张总从方法论的角度谈了他对于这个问题的观点,下面把时间交给袁总!

    袁璟:首先我们要看当我们谈智能驾驶的时候我们谈的什么?智能驾驶从产业链上有感知、决策、执行,有芯片设计、制造、算法,有不同的场景,商用车、乘用车,你问我有没有可能夹杂整个智能驾驶所有的细分赛道都能够覆盖,能够做的很好,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中间涉及的投入、不同的人力资源、不同的技巧,这个技术的要求差异化比较大,我们觉得不太有可能。至于每一个赛道和芯片,比如其它一些场景是不是会有人在一段时间内领先另外一些人,这是很可能的一件事。就像我刚才说的,第一个问题是主机厂的边界在哪里,第二个问题是在主机厂不做的地方,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更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还是回到所谓利益共同体,供应商伙伴怎么跟上下游一起把事做大,确保在整个产业链、生态链上大家都能够有自己应有的经济回报,这可能是更多要素吧。

    崔琰:袁总也是把他作为主机厂未来逐步思考的问题以及如何落地做了他的一个分享。由于时间关系,下面想请各位能够用一句话对整个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做一个寄语。

    王雷:今天是一个资本论坛,如果我们真的有寄语,就是希望在这个行业好的时候,资本是和我们一起,但是行业会有高有低,在低谷的时候也希望资本和我们一起共克时艰,砥砺前行。

    黄洁:我跟王总想的非常的类似,首先我觉得自动驾驶发展需要非常大的投入,肯定少不了资本的支持,说到寄语,我想是更多资本的支持,更好的研发的成果,推向整个社会,服务于车主用户。谢谢大家!

    方仲友:谢谢!今年是自动驾驶的元年,自动驾驶在新的赛道上,这个赛道是没终点的,大家通过加强协作才有可能胜出,今天我看到大多数是国产的民族品牌,如果不协作,就不能胜出来,这条路很长、很艰难,我觉得协作做好分工,找到一个统一的语言,面对消费者和大家,都在这个赛道上获得自己的成绩,谢谢大家!

    席忠民:从产业发展来看,中国资本有一个特点,从今年或去年以前大部分是跟全球的人在合作,推出2.5战略,基本是国外的合作。但可以看到今年是一个分水岭,今年的自动驾驶车的技术要求已经领先全世界,你再找国外的供应商基本没有合作的可能,因为他们跟不上节奏,今年不管从硬件角度,包括未来的自动驾驶技术,其实我们的合作伙伴已经转到了国内的伙伴,包括在座的地平线、纵目,还有很多做雷达的,等等,这是一个转折点。从国外的转向国内的,而且这个合作是全球领先的,性能也是领先的。我想从今天开始是一个分水岭,中国的自动驾驶会从今天开始引领世界,做到全世界最好。谢谢大家!

    张然:我希望现在说一个话题,说涉及到人类的未来有点夸张,在座的各位,我觉得整个行业,包括中国,包括全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协同,就像前面几位说的,才有可能把这个路走好。

    谢谢大家!

    袁璟:谢谢!从我们的角度,我们企业一直以来一直强调共创,不止是和用户和消费者共创,更多的是跟产业链、生态圈、合作伙伴的共创,从我们的角度说共投、共创,未来自动驾驶的产业中,中国的企业肯定会有一席之地。

    谢谢大家!

    崔琰:感谢各位嘉宾!最后方总有提到这场变革是没有终点的,我们也认为汽车行业现在的变革应该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大家都在其中,刚才各位嘉宾反复在提到开放、共享、协同,我们也非常期待看到中国产业链的企业能够在这场马拉松中最后能够胜出,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时间,本场圆桌现在告一段落,谢谢大家!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