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汽车频道 > 汽车行业 > 正文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出炉 A股超七成新能源汽车概念股“应声”上涨

2021-07-08 13:23  来源:证券日报网 杜雨萌 徐一鸣

    本报记者 杜雨萌 徐一鸣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对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无疑具有重要意义。7月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对外发布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规划》的出台,既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必由之路,也为未来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明确五大工程六大行动

    “无论从全球绿色发展趋势和应对气候变化要求看,还是从国内资源需求和利用水平看,我国都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如是说。

    《规划》以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线,围绕工业、社会生活、农业三大领域,提出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与此同时,《规划》聚焦循环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针对性举措,部署了五大重点工程和六大重点行动,包括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园区循环化发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等五大重点工程,以及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等六大重点行动。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仅在上述六大行动中,就有两项涉及汽车及其相关产业链。例如,除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行动外,《规划》在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中提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等。

    结合昨日A股市场表现看,新能源汽车板块更是表现得相当活跃。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7月7日收盘,新能源汽车板块录得3.28%的涨幅。在446只概念股中,共317只个股实现不同程度上涨,占比高达71.08%。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事实上,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从“十一五”到“十三五”时期,包括《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等文件已陆续出台,指导推动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以“十三五”时期为例,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与2015年相比,我国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约26%,单位GDP能源消耗继续大幅下降,单位GDP用水量降低28%。

    在此基础上,《规划》进一步提出,到2025年,循环型生产方式全面推行,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普遍推广,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约20%,单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降低13.5%、16%左右,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废钢利用量达到3.2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可以促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国内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保障资源安全。整体上看,本次《规划》的落地,还可以看作是对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进一步落实。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从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标准、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体系、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强化行业监管这四个方面明确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政策。如在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上特别提到,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领域重大工程的投融资力度。

    “以银行、证券、保险为核心的金融机构应该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服务范围和深度,更好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李艺轩表示,首先,加大对低碳绿色创新产业融资需求的支持力度,加速相关技术创新进程;其次,积极发挥资管和保险作用,让资本市场资源更有效地像绿色产业倾斜,并且提升各行各业与环境相关的风险管理能力,切实助力实体经济低碳转型;最后,从金融基础设施角度,对碳交易市场建立与运行提供系统支持,引导合理碳价,推动市场平稳运行。

(编辑 张明富 乔川川)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