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创业证券总裁王芳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
  
      感谢《证券日报》社搭建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让券业各方的朋友们齐聚一堂,站在资本市场30周年的时点上,总结与展望,发现与探讨。
  
      我国证券行业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百余年的道路,培育了大量的上市公司和优质企业,助力产业升级与国家经济发展,已然成为国家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过去30年,资本市场经历了从主板到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再到科创板,每一个新板块背后都承载了我国不同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历史作用。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的后疫情时期,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三十而立的资本市场勇立潮头,更是担负起了深化改革排头兵的历史使命。
  
      审时度势、变中求进,方能适变行远。
  
      我认为,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引领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要要素有三个:机制、科技与开放。首先,机制改革与创新有利于充分地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正是逐步探究这一机制的过程,当前《新证券法》颁布、注册制改革拟全面推开等重要基础机制的变化及一系列围绕资本市场建设所采取的举措,都将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行业生态的巨大变化。其次,科技变化与升级将迫使行业变革展业模式、盈利模式。再次,扩大开放将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国内多数证券公司此前多是聚焦在本土市场,与本土券商相竞争,未来是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与全球的竞争者(金融集团、银行、国内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对决的格局,券商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这三个基本的要素将是牵引证券行业变革的重要因素。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资本市场改革的春天已然来到,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既是历史赋予的重任与机遇,也是践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坚定资本市场改革的信心与决心,发挥好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核心中介的作用,不忘初心,是我们应坚守的信念。
  
      而不论环境如何风云变幻,紧抓客户需求,“以客户为中心”是商业竞争致胜的真理,也是我们笃定的原则。近些年,有很多同行已经开始了围绕客户的管理变革与业务尝试,并且在部分领域已经初显成效。
  
      作为一家上市券商,第一创业一直秉持着“成就企业家、投资者的梦想”的愿景,持续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希望能够通过服务与产品的创新、金融科技的赋能以及良好的资产配置与风险控制能力,为客户提供超出预期的服务。
  
      各位朋友,三十而立的资本市场正以她更富激情、更具活力的姿态迎接新一轮由内而外的蜕变,我们也愿意与资本市场的每一份子一起,共同建设、共同维护、共同助力资本市场的成长!
前香港证监会中国事务顾问,现任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    我很高兴、也很荣幸参加今天的证券日报举办的“中国资本市场30周年证券业论坛。30年前,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成立。三十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中国有30年为一代的说法。我们即将开启我国资本市场的新的进程,也就是2021年至2050年。我们今天举行这次会议,是非常难得的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代际传承的重要时刻。
  
      大家还记得,去年,2019年,国家博物馆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展览,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了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两个重要展览都展示了一张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张照片,就是邓小平1986年11月会见以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为团长的美国金融代表团,我很有幸担任邓小平同志的翻译,见证了这段辉煌的、里程碑的历史。
  
      邓小平很谦虚地告诉美国客人,你们美国有钱,我们中国没有钱,你们华尔街会赚钱,我们中国不会赚钱,你们美国要教我们中国怎么赚钱。邓小平最后掷地有声地说:我们中国要搞自己的股票市场。邓小平的重要讲话,为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三十年来,我国的证券业的蓬勃发展,包括了我国证券业的国际合作的蓬勃发展。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外资投行、券商直接或间接进入中国,开展业务;二是中国投行、券商走向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三是国内成立了中外合资的投行、券商,开展业务,包括我曾经效劳过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四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在各国、各地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产品,为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引进了大量资金;五是中国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发行B股股票,引入海外投资。六是上交所、深交所分别同海外资本市场建立证券产品的互通机制;七是建立了“上海期货交易所”,从事包括原油期货、黄金期货和其他产品的期货交易;成立了“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和其他大宗商品交易所,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八是大量留学人员、专业人员进入国内、海外的投行、券商工作,形成良好互动,构成了一大批优质金融人才,为我国的金融国际合作提供了人才保障;九是国内的资本市场以及证券业的从业人员跟国外和海外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了长期、广泛合作与交流。
  
      十分可喜的是,不管是在我国国企重组、改制过程中,还是在民企发展过程中,还是在第一轮互联网TMT(通讯、媒体、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还是在正在汹涌澎湃、突飞猛进的AI、机器人、万物互联、5G、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中,中国的证券业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合作都发挥了功不可没的关键作用,促进了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公司并购、现货与期货、政府与市场分工与协同、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海外市场互动并进的大好局面。
  
      在我们中国资本市场即将进入的第二个30年,即第二代,即2020年至2050年,我们将面临的大趋势是什么呢?一是百年不遇之大变局;二是我们中国必须站稳脚跟,发挥我们的智慧、勇气和远见;三是中国经济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中国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指年可待;四是人民币国际化;五是数字人民币大步迈进市场;六是数字经济将席卷全球;数字未来,未来已来!
  
      请允许我就我国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如何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发展提几点建议,供大家批评指正。三十年来,我国很多企业在国外和海外资本市场融资,我建议鼓励优秀海外企业在国内股票交易所上市融资,进一步加强我们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融合。
  
      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数字人民币,建议有关部门积极探讨在上交所、深交所和其他交易所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交易、结算、清算(Clearing)。我希望我们的上交所和深交所将开创先河,成为世界上首批用数字人民币进行交易、结算、清算的股票交易所。
  
      建议我国投行、券商和其他中介机构积极、谨慎走向国际,鼓励投行、券商和其他中介机构的的国际收购、合并、合作、和自身发展;我国投行、券商和其他中介机构,不仅应该进入目前的各大国际金融中心开展业务,还应该有计划同世界各地设有的股票交易所都建立合作关系。
  
      也应该强调金融中介机构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挑选优质外企来国内上市、协助人民币国际化和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协助推广中国证券行业和中国资本市场标准的国际化和国际普及;
  
      建议充分利用我国的规模优势、强劲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优势,推动建立新的国际交易平台和交易方式,促进各大交易所的合作和合并;始终在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方面争先恐后,绝不落后。
  
      建议我们总结到2020年的世界证券行业和资本市场的最新现状,分析、洞察目前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展望2050年世界证券行业和资本市场的远景,为我们中国证券行业和资本市场更好融入世界、并且引领世界做好充分的准备。
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兼广发控股(香港)总经理沈明高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下午好!
  
      很荣幸参加此次《证券日报》主办的中国资本市场30周年证券业论坛
  
      
  
      我国资本市场和证券业从无到有,走过了三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的突破。作为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资本市场为企业和投资者开辟了新的投融资渠道,为优化资源配置和支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枢纽作用。
  
      证券业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核心支持部门,过去三十年中,与我国资本市场一起实现了跨越式成长。概括起来,我国证券业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
  
      
  
      第一,推动非标资产标准化。
  
      一个未上市的企业,整体而言属于非标准资产。企业上市的过程,就是非标资产标准化的过程。标准化以后的资产,可以解决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一是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标准化资产可以对标同业资产定价,是市场化定价的基础。同时,结合资本市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降低了交易过程中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交易的便捷性。
  
      二是为企业提供流动性解决方案。标准化使得股权的部分转让成为可能,增强了企业特别是企业的股东所持资产的流动性。通过发行新股和老股的交易转让,为企业开辟了除银行贷款之外全新的直接融资渠道。
  
      三是使风险让渡成为可能。在股权转让的同时,将同等份额的风险让渡给新的投资者,在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下,建立企业与投资者双赢的新生态。风险让渡安排,也催化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奠定基础。
  
      四是助力国有企业改革。标准化以后的股份价格,是衡量一个国有企业业绩表现的重要指标,起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性作用。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有助于改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落实国有资本管理基本制度。
  
      五是提高了整个经济的货币化水平。区别于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因素很多,货币化水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资产的标准化提高了原本不可交易或者难以交易的资产的可交易性,金融深化拓展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第二,为风险定价。
  
      风险定价,是资本市场中资产定价的核心,也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关键。风险定价能力的提升,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范围,改善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风险定价也是一种专业能力,体现了资本市场和券商等金融机构必备的核心竞争力。
  
      资本市场发展的初衷,是为优质企业开拓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优质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发展风险定价模式,增加高风险但潜在优质企业的资金可获得性,其前提是资金成本与风险相匹配。简单来说,前者是解决融资贵的问题,后者是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风险定价涵盖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现金流不确定性和行业风险等。企业IPO定价、发债利率定价,以及并购和私募投资估值等,都围绕风险定价展开。风险定价与市场的风险偏好高度相关,在风险厌恶的市场环境中,风险折扣较高,而在风险喜好的市场里,投资者会追逐具有高回报特征的风险资产。
  
      过去三十年,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风险定价机制,风险溢价概念初步形成。比如,在降低资金成本方面,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分工越来越明确。在降低无风险成本和投资者风险偏好方面,货币政策起关键作用;而在降低有风险成本方面,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日益完善。政府对资本市场提出的“建制度,不干预和零容忍”要求,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风险溢价和融资成本。改善上市市场主体的治理结构,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完善企业信用评级,规范卖方研究服务等,都可以改善市场信心,提升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第三,创设和提供金融产品和投融资工具。
  
      培育和发展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和投资者管理风险,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
  
      一般而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如早期VC、私募;早中期银行贷款;晚中期发债;成熟期上市。除了常规的金融产品之外,企业和投资者需要不同的投融资工具,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发展金融衍生产品,设立做市、做空机制等,都是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石。
  
      在权益市场,经过过去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与新三板为代表的全国性多层次股票交易平台体系,为各类企业提供募股融资、发行可转债等服务,也丰富了权益类投资产品。
  
      在债券市场,我国企业债与公司债市场经历了从早期企业自发筹资,到目前的集中化发行、交易、管理,形成了以“银行间”、“银行柜台”和“交易所”为主体的三大市场,成为企业筹措长期资金的重要渠道。
  
      此外,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强,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QFII、RQFII),到跨境资本市场互联互通项目(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对于形成跨境资金双向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我国资本市场和证券业的发展,仍然离不开这三条主线。
  
      一是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据统计,我国企业融资中近60%源自银行贷款,20%左右来自非标融资,而以股票、债券、股权形式获取的直接融资量占比不足20%,直接融资比例提升的空间巨大。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形成“双循环”经济新格局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不但提升,企业对直接融资渠道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我们的研究发现,国际经验表明,出口占GDP比重越高,银行信贷占GDP的比重越高,反之亦然。这背后主要的原因是,出口占比较大的行业通常是传统的成熟行业,银行间接融资有优势,但随着企业转型升级,风险偏好相对较高、风险定价能力较强的直接融资渠道将占优。
  
      打破刚性兑付同样有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刚性兑付时,整个经济中的无风险或低风险金融资产占比高,风险偏好相对较低的银行有优势;打破刚性兑付后,无风险收益率下降,风险资产占比提高,风险偏好相对较高的直接融资渠道的优势会逐步显现。
  
      二是提升风险定价能力。过去30年,我国经济主要以赶超为主,资本市场往往可以参照国际经验和对标物定价。当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能够追赶的目标越来越少,发现经济与产业升级的早期新机会并为这样的机会定价是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因而发挥资本市场风险定价的基础性作用也就愈显重要,这也是未来区别头部券商与一般券商的分水岭。
  
      在去刚性兑付的时代,对风险定价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在于市场违约或直接挑战现有的定价模式,机会是部分企业违约可以帮助矫正风险定价模型,为风险互换等新产业和新业务的创设和发展提供基础参数,推动金融机构差异化竞争。
  
      三是标准化产品与非标准化产品并重。要为传统经济与新经济提供不同的投融资渠道。对传统的存量经济,需要发展REITS、资产证券化产品;在服务新经济的早期阶段,首先要从非标准金融产品入手,属于风险投资。重要的是,资本市场需要为非标准产品的标准化提供出路,如结构化票据、以避险为目的的衍生产品等。
  
      创设更多涵盖标准化与非标准化的金融产品,有助于吸引长期资金。从资金来源看,风投、私募从境内机构、银行理财与各类资管产品所获取的资金占比超过80%,但养老金、保险资金、社会公益基金等真正长期的资金占比却不足5%,而美国等成熟市场长期资金在风投、私募中占比超过30%。
中国证监会北京证监局原副局长、巡视员,北京证券业协会原理事长姚万义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在中国资本市场建设30周年之际,受证券日报之约,让我谈一谈我在证券市场的一些经历和一些感受,以及自己对资本市场建设的一些认识。
  
      我把它划分成三段,我们资本市场建设的起步,我给它叫1.0版。那么1.0版的资本市场它有三个特性,一个就是它的实验性,第二个它的渐进性,第三,它的针对性。
  
      我认为是按照这样的一个思路来进行逐步一步一步的建设的。实验性是指什么?这个实验性主要就是借鉴和学习,资本市场在发达的国家里面,已经实行了一二百年的历史。
  
      那么我们刚刚起步,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成熟的资本市场里面,分成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板块,交易所还分场内场外。我们按照这样的这种模式,一步步实验,一步步学习借鉴。改革开放了,那么我们就是引进来,引进了人家资本市场好的,进行借鉴。
  
      那么第二个就是渐进性,我们建设资本市场过程当中也在遵循进行渐进的原则,所以我们设定资本市场的建设先是搞审核制,而后再搞注册制。因为审核制是由国家行政部门说,具体的就是由中国证监会来审批的,是政府部门把关,市场化差一些,但是在保证很好的执行国家有关的政策方面还是就可以掌握的。
  
      那么在渐进性里面第二个先单边而后双边。还有一个就是先场内后场外,因为成熟国家的资本市场,它是分场内和场外的,场地的监管的要严格一点,监管的条文要比较多,那么企业的要求成熟,一些比较中小的还不太成熟或者达不到,也算是标准的,那么可以在场外这个板块进行成长。
  
      那么第三个遵循的就是我们建设资本市场,要配合我们国家经济的建设,那么这个要一步步来,首先当时建资本市场的国家的形势正在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这样的步骤,也是当时要用资本市场的这样一些个融资的手段来解决国有企业的脱贫解困的一个问问题。
  
      所以我们首先建立的板块就是主板,这是为国家大型蓝筹,也是为国有企业上市做的。那么而后随着发展到了2004年,这是距离建立主板建立10多年了,我们又推出了中小板,是解决行业的,一些龙头中型企业这个问题。到了2009年又推出了创业板,这是在深交所推出的,解决带有一点科技性质的,然后成长性比较好的。
  
      因为建设的是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不光考虑国营大中型企业和大中型大型的,还要考虑中小微的企业,所以在2013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式上,就推出了新三板,新三板这是解决成长创业过程当中成长型的,然后中小微的企业上市融资的问题。
  
      此外,除了新三板以外,在从2012年以后,我们国家陆续了建立了区域性股权市场,就区域性股权市场也是一个中小微企业,然后一个进行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一个苗圃,这个也在发展起来。
  
      经过30多年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我觉得第一是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体系建立起来了。
  
      另外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我们的法规也逐步的完善。我们有证券法,而经过几次修改,最后为了配合注册制这一块,在2020年3月1号就开始实行新的证券法了,是支持注册制的。
  
      从30年的建设,我们也有体系,法律上在不断的完善。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的进步。这个进步就说了,我们大概用30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100年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规模都是相当大的。但是我们建立了多层次资本市场框架起步,应该还是一个初步的或者说是一个在资本市场里面才刚刚起步。如果说前面的起步是具有里程碑的,那么注册制的实施是具体有革命性的。所以我把以注册制为代表的深化资本市场的改革,称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2.0版。那么注册制改革它的最主要的含义关键的地方,就是说我们的发行一定要市场化。我们退市也要市场化,那么我们的信息披露更要公开透明,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发行和退市的市场化,就对前一阶段建立起来,也就是审核制建立起来,来进行实质化的整个的改革。对于我们资本市场的完善,这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我的理解在推进注册制改革当中,他要遵循三化,前面讲了一个起步的阶段的审核制的理由是三性,这个是三化。那么第一化是市场化;第二化是法制化;第三化国际化。它是以“三化”为内容的资本市场的高端的这样架构的这种建设。
  
      市场化的核心问题防止造假,防止上市公司的质量比较差,防止证券发行有欺诈的行为,或有内幕交易等等的这些个核心的问题,要把上市公司的信息要及时准确全面,公开透明。
  
      所以这时候我们必须要进行注册制的改革,又必须把资本市场改成具有高科技,市场强大推动强大融资能力,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这样的一个支柱。所以我们必须要推出注册制。证券法也增添了很多内容。
  
      第三个就是国际化,我们建设的资本市场要为国内的经济发展和国内科技的发展,同时也为未来中国的现代化做助推力量,同时也要走到国际上。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相信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一定能够完善,一定会把科创板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推向更深更高更广的这个高度、宽度、力度。同时我们国家不仅是经济大国,更应当是一个资本的大国。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才30年历史,注册制才刚刚起步。所以说我们的市场不是那么全面、完善,还是有一个巨大的成长性的。但是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和现在我们进行“十四五”规划,两个100年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能实现从资本大国到资本强国,我们站起来富起来,最后强起来,来助推国家的现代化。
  
      我想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实现的。谢谢大家。
民生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冯鹤年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下午好!
  
      感谢《证券日报》的邀请,很荣幸参加此次中国资本市场30周年证券业论坛。我发言的题目是“把握注册制改革机遇,重塑行业发展新格局”。主要是结合自身工作,对注册制改革所带来的行业发展机遇和格局,谈一些肤浅地认识和体会。
  
      一、行业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准确来讲,从1987年成立的我国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算起,我们证券行业已经走过了33年的发展历程。自小平同志92年南巡在深圳的讲话后,伴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和资本市场高速发展,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专业机构,行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防控金融风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十多年来,我们这个行业可以说是深自砥砺,笃定前行,在为实体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一是从小到大,行业规模实力得到大幅增长。截至今年三季度,我们行业已经有了135家证券公司,总资产达8.57万亿元,净资产达2.24万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达到11.23万亿元。截至今年10月份,A股上市公司已经达到4082家,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72.17万亿人民币。仅去年全年,交易所股权融资金额达6,647亿元,同比增长30%;公司债券发行总额为3.25万亿元,同比增长46.52%,行业对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是从简单粗放到合规经营,行业生态得到大幅改善。经过2004年到2007年三年的综合治理,行业十几年来历史遗留的风险彻底得到化解,促进了证券行业的规范发展,推动证券公司的业务创新。与此同时,证券公司的监管法规制度逐步完善,监管规则体系逐步形成,强化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已经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三是从封闭到开放,行业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牌照红利和靠天吃饭已经成为历史,投资业务已经连续四年成为行业收入占比最大的业务,行业已经实现轻资本的通道业务向重资本的主动管理业务逐步转变,单一的传统业务向涵盖创新业务、海外业务的多元化业务逐步转变,业务类型品种更加丰富。随着资本市场深改的逐步推进,现在的证券行业也已经呈现出基于市场导向的全方位竞争态势。
  
      当然,我们在回顾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行业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在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双创新经济上还是不足,行业整体发展与我们资本市场的地位不够匹配,与美国同业比不但体量太小,而且业务同质化未形成健康的发展格局,还是缺乏应对和参与全球竞争的足够实力和能力。
  
      二、注册制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唯变则通、唯通则强。注册制改革是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自1990年资本市场建立、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的第三个里程碑,对于支持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要转型具有很强的战略责任和意义。随着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的平稳落地,10月31日,国务院金融委明确表示要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注册制改革在构建一个规范、透明、充满活力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同时也将开启行业优胜劣汰的时代,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刘鹤副总理提出“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九字方针,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下,注册制改革将加速推动优胜劣汰和血液更新,净化资本市场的生态,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更快的资本市场新陈代谢,将直接利好券商的承销业务和财务顾问业务,更是对券商资管、直投、研究等各个业务条线带来发展机遇,改革期也是券商分享注册制红利,加快业务转型的重要窗口期。另一方面,跟投制度的推出、退市制度的完善以及发行定价市场化,将要求券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资本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并对投研能力和承销能力形成挑战。而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强化券商等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将对券商质量管理能力形成直接考验。与此同时,注册制下,传统的基于通道佣金收入的业务模式,必将让位于以资本中介类业务为核心、为上市企业和投资客户提供综合化服务的新模式。行业竞争格局加剧,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实力雄厚、市场影响力大、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券商将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而中小券商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三、努力构建发展新格局
  
      当前,面对危中有机的复杂形势,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提出了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大家都知道,我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资本市场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对于促进科技创新也有独特的优势,也一直扮演着给养新兴企业、孕育新经济模式、助力新产业发展的重要角色。而建设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需要一个强大的证券行业,这也是我们所有证券从业者的目标。在当前资本市场全面深改、加快对外开发的形势下,全面注册制改革的窗口期,将是我们在新时代下重塑行业发展新格局重要的战略机遇。
  
      一是对标国际先进,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首先是基于市场行为全力打造大体量、大格局、能创新的航母级综合类券商的同时,中小券商要结合自身优势,抓紧向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要打破行业同质化和底线竞争,构建出中国的“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驰、拉扎德”+“嘉信理财”+“杰富瑞”有机组合,形成大型综合性券商、精品投行、专业财富管理机构、特色券商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其次是要加强金融科技在行业内的全面应用和业务的融合度,尽快补足我们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短板,研究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行业内的应用。最后要持续优化业务模式,提升专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内能够应对好金融开放新形势,对外要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吸引高端国际人才,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全球范围参与国际竞争,提升行业的国际服务能力和竞争力。
  
      二是加强业务协同,实现全业务链协同发展。注册制改革将重构证券公司业务生态,加速倒逼本土证券公司向现代化投资银行转变,增加各业务模块协同效应,形成有机整体,协同打造以风险投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并购重组、资产证券化、资本中介、资产管理等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实现全业务链协同和价值延伸,不断推动业务模式转型,拓宽证券公司的发展空间。
  
      三是注重行业文化建设,坚持合规经营。注册制下,我们行业更要落实好“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文化准绳。时时刻刻将合规经营作为发展底线,建立完备的合规风控体系,强化道德风险管理,共同维护好行业生态,坚决杜绝发生系统性风险事件。
  
      我们民生证券作为行业里的一份子,更是高度重视在注册下,对于投资银行业务本源能力的建设,全力服务好中小微企业以及双创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力争为行业的发展贡献应用的力量。当前民生投行专业能力相对突出,在IPO过会数量、承销保荐收入和在审项目数量均排在行业前列。
  
      三十而立正青春,新时代、再出发。我相信在注册制改革的推动下,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将越来越强,我们证券行业必将在全新的起点之上,以更快、更好的发展新格局肩负起服务国家创新发展的历史重任。    
  
  
      预祝此次论坛圆满成功,取得丰硕成果!谢谢大家!
证券日报社社长陈剑夫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弹指一挥间,证券业和中国资本市场一道,迈过了而立之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证券日报》社主办的中国资本市场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证券业云论坛”今日举行,回顾三十载峥嵘岁月,共谋新时代发展大计,非常具有意义。在此,我代表证券日报社对大家的积极参与,表示热烈欢迎!
  
      三十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披荆斩棘,破浪前行,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资本市场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也是历届证券人上下求索、锐意创新的改革史。作为资本市场发展的见证者和重要参与者。三十年间,证券业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截至今年三季度,我国证券公司数量已增至135家,总资产达8.57万亿元,净资产达2.24万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达到11.23万亿元。也是在今年,我国首家万亿元资产规模券商诞生!
  
      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是资本市场的“看门人”、也是社会责任践行者。30年来,证券公司勇担使命,砥砺前行,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提升社会直接融资比重、优化社会融资结构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科技等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证券行业服务实体经济也被赋予新内涵和新使命。进入而立之年的证券业,迎来了新《证券法》的实施、注册制改革铺开、金融业对外全面开放等历史性时刻和发展机遇。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30年来,证券业历经四次大规模并购整合,部分券商行业龙头地位已经奠定。目前,打造航母级券商已时机成熟,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参与国际投行竞争的需要。今年以来,券业间合并传闻不断,这也是投资者对规模大、实力强、服务优的超级券商横空出世的别样解读和热切期待。但是,航母级券商的诞生非一蹴而就,也并非只有兼并重组一条路可走,练好内功,要做好机制、专业、科技、人才等等方面的充分准备,仍是锻造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但同时,中小券商同样有广阔生存空间,在细分市场的差异化竞争方面,依旧大有可为。
  
      机遇与挑战并存,证券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回望历史,放眼未来,共同探讨新形势下证券行业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期待各位嘉宾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共同推动行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也借此机会,向那些推动行业发展的业内外人士,致以崇高敬意!而立之年再出发,祝愿中国证券业发展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
主持人    202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中国证券业伴随资本市场发展而茁壮成长,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进入而立之年的证券业,迎来了注册制改革、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等历史性时刻和发展机遇。
  
      站在这个历史节点,《证券日报》社于12月16日主办“中国资本市场30周年证券业论坛”,主题为“重塑新格局助力‘双循环’”,意在通过证券行业领军人、著名经济学家等特邀嘉宾的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共同推动行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会议议程:
  
      【论坛名称】中国资本市场30周年证券业论坛
  
      【论坛主题】重塑新格局助力“双循环”
  
      【论坛时间】2020年12月16日14:00
  
      【主办单位】《证券日报》社
  
      【总策划】马方业张志伟李文
  
      14:00直播开始
  
      14:05领导致辞
  
      14:15主旨演讲
  
      15:30圆桌对话
  
      圆桌对话简介:    
  
  
      12月16日,《证券日报》社主办的中国资本市场30周年证券业论坛在线上举办。在以“把握新机遇重塑新格局”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嘉宾们围绕注册制改革、券商财富管理转型、打造航母级券商、证券业未来发展趋势等行业焦点话题展开对话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