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炜
作为国内碳纤维行业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成立于1992年的光威复材,起于乡镇企业,受益于改革开放,在创业板创新与活力的氛围中,逐步发展壮大。
1987年11月份,在山东省威海市田村镇政府参与乡镇企业管理的陈光威,接管了一家濒临倒闭的镇办工厂。为了给这个小厂拼出一条活路,几经调研,陈光威决定将小厂的主体业务转为鱼竿的研发生产。在没有技术、没有设备、没有订单的“三无”条件下,陈光威一边钻研技术难题,一边琢磨设备问题,用了半年时间,造出了中国第一条鱼竿设备流水线。
但现实却又给出了一个新的难题——鱼竿生产的重要原材料碳纤维严重受制于国外供应商。事实上,自上世纪50年代末日本人用聚丙烯腈基原丝制造出碳纤维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就成为了“碳纤维强国”。而为了不被外人“卡脖子”,1998年,在陈光威的领导下,光威集团打破封锁,从国外进口了中国第一条宽幅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
只是生产线虽然进口了,但彼时国内尚无生产碳纤维原材料的先例,而国外厂商并未提供任何的培训服务。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光威的创业者们凭着一股子韧劲儿,夜以继日地钻研,最终实现了突破。
也因此,出于对自主研发的重视,2002年,光威集团成立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光威复材子公司),专业从事碳纤维的研发和生产。2005年,光威复材研制出CCF300级碳纤维,一举打破国外垄断,此后又相继突破了CCF700/800/1000和M40J、M55J等高强高模碳纤维关键技术,保障了国防军工领域碳纤维的自主供应。
事实上,为研发碳纤维,光威复材对于人才的引进和技术投入不遗余力。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思路,聘请国内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的多位权威专家担任技术顾问,与国内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主持制定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和《碳纤维预浸料》两项国家标准,先后获得专利142项。拥有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国家和省级研发平台。承担了包括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国家发改委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在内的80余项高科技研发项目。
2017年,光威复材成功登陆创业板,连续两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以上。2018年,光威复材被授予第一届“师昌绪新材料技术奖”。其生产的碳纤维已批量应用于我国歼击机、运输机、直升机、教练机、预警机等多种机型,成为我国国防军工用碳纤维的主力供应商,为国防装备提供了坚实的材料保障。
截至目前,公司员工中16.39%为研发人员,专利申请总量超249件,超50%的专业申请为发明专利。在公司的“521”发展战略中,明确坚持五大产业、两个平台和一个园区的发展思路。
其中,五大产业是生产主体,即以碳纤维和织物为主体的拓展纤维板块,以预浸料类为主体的通用新材料板块,以风电和电缆等为主体的能源新材料板块,以航空航天四随和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复合材料板块,以精密机械和航空航天武器舱体为主体的光威精密机械板块;两个平台是研发平台,即以碳纤维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为主体的碳纤维研发平台,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工程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为主体的复合材料研发平台;一个园区是孵化园区,即依托碳纤维产业园设立碳纤维产业孵化园区,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领域的尖端技术、产品和人才进行开发、孵化和吸收。
12:09 | 东方略针对HPV-16/18相关肛门癌前... |
12:08 | 首只中证A500ETF成立 嘉实基金自购... |
12:06 | 由何氏眼科主办的2024年国际基因组... |
12:05 | 国台酒业与多家旅行社签约战略合作... |
11:56 | 世界制造业大会凸显产业新动能 机... |
11:55 | 加码高端数控车床领域 浙海德曼“... |
11:55 | 莱茵生物合成生物车间正式投产 新... |
09:16 | 亚信科技、阿里云携联盟之力 助力... |
09:13 | “国台酒元宇宙奇幻之旅”体验项目... |
09:09 | 青岛证监局赴胶州市开展走访工作 |
08:59 | 新疆上市公司协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 |
08:51 | 从用户需求出发 极氪7X正式上市打...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