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对所探索的科研问题要有浓厚的兴趣,常保持工作激情与积极态度,要做,快做,先做,不要等!
黄家章
10月31日上午,广西社科院在南宁举行二级研究员李建平先生学术报告会暨七十岁荣休仪式,约六十人出席,我也置身其中。
李先生的报告题为《感激·交流·期望》,开宗明义,自述至今已在广西社科院工作37年,常怀感激之情。他指出社科院有劣势:缺充裕的科研经费,缺公众仰慕的社会影响,缺人脉资源……但社科院科研人员也有优势:有充裕时间,有学术、廉政、自立自强奋进等良好氛围,有来自前辈、政府、社会和学界等推动的前进动力,有相对自由的思维空间,可以不屈从于金钱利益、不沉溺于庸俗趣味,有人文精神的魅力。按照马斯洛人的五种需求说,我们在社科院做科研,是具有能实现最高层次需求即自我实现需求的条件的,是可以有作为的。至于能否做好科研,关键在于自己,要努力,要明确好自己的科研发展目标,要制订并落实好实现目标的战略规划与布局,要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等,都是关键的因素。
李先生特别提到了40年前读到王梓坤先生的《科学发现纵横谈》,其中讲到的“德识才学”,至今仍铭刻在自己的脑海中,很是受益。我们从事社科研究的基本态度,其实是做人的基本态度的延伸,在心态上,对生活和事业充满爱,对所探索的科研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常保持工作激情与积极态度,要做,快做,先做,不要等!在姿态上,要夯实自己的学术基础,增强科研实力,要坐得住冷板凳,也要走得出去,融入社会之中,与人为善,学会与人合作,在工作团队中少讲斗争,多讲和谐合作,把个人的研究融入团队事业之中。
社会科学研究涉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两者如何平衡?李先生主张要兼顾,并具体地提出了三分法:社科院作为党政智囊库,要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科研工作;要为每年的科研绩效挣分写作;要写出自己的代表作。三者大体各占三分之一的精力,当然,在不同年份、不同时段会有所侧重。特别要强调的是,身为社会科学家,不能光做应用研究,还要做基础研究,在时间和精力分配上,要做多点科学的事,不能只干技术的活,要写理论书、大部头、代表作,最好能写出传世之作。不能让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写赚钱文章,写作品评论,做电视嘉宾,做评奖评委等方面,这些工作要做,但不要用大部分时间,不要为这些事四处赶场、弄得精疲力尽,有道是:将军赶路,不追小兔。切记:要做大事、要事,莫因小利而害大谋。
李先生这一番话,我颇有共鸣。不久前,我跟他在一次长达近一小时的微话交流中,有一个主题,就是我俩都认同作为一个人文学者,平生至少应有一部代表作。我为此问他:在您的十多部专著中,代表作是哪一部?他选了两部:《桂林抗战艺术史》和《文学桂军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个重要作家群的崛起及意义》。我进一步追问,二只能选一,是哪一部?他说,《桂林抗战艺术史》。我说,我理解您的选择,只是作为读者,我倾向是《文学桂军论》,因为其研究了当代文学群体中的广西文学家们及其主要作品,提供了新视角,提出了新范畴,新论点得到了文学界尤其是文学评论界的认可,更贴近我们和我们的时代,我是关注当代多于重于关注历史的。李先生素有宽厚的谦谦君子之风,不以我为唐突,我们是哈哈一笑,各持各观点,然后又转到别的话题上了。
回顾自己七十年的人生,李先生动情地说道:我到社科院工作是不虚此行,我数十年从事社科研究是不虚此生。此语不虚,他是我们学界的仁者,学养深厚,为人谦和,辛勤著述,著作等身,深受吾辈的尊敬与爱戴。去年5月,我曾拍摄了一幅他笑着,站在贵阳孔学堂的绿树旁、手捧树上硕果的个人照,后经软件处理后,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我特向他敬送了这幅题为《仁者寿》的画意摄创作品,作品旁的书法,由广西社科院谢林城副院长书写,以作铭念。有众多的思绪,此时只道一语:建平先生,仁者寿!
(作者为博士、广西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特此说明。
12:06 | 9月份LPR保持不变 年内仍有降准降... |
12:06 | 发布股权激励锚定长期成长 洽洽食... |
10:34 | 2050场投资者活动举办 上市公司搭... |
00:05 | 名酒效应逐渐凸显 古井贡酒全国化... |
00:05 | 中国家电出口连续18个月同比正增长... |
00:05 | 走进奥迪威:探寻国产传感器企业突... |
00:05 | 德赛西威定增扩产 全力加码智能驾... |
00:05 |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多家产业链公... |
00:05 | 顺丰控股不断提升经营韧性 同步做... |
00:05 | 长江电力业绩与股价齐升 进一步扩... |
00:05 | “两船”重组预案出炉 交易金额超... |
00:05 | 九州通大力推进“三新两化”战略 ...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