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评论频道 > 民生杂谈 > 正文

粤籍学生的艰难食事

2018-12-10 06:05  来源:证券时报

    “延安生活却是艰苦的,晚饭时黑沉沉的,看不清吃的是什么,夹菜往嘴里一咬,没声音的是豆鼔,‘必’一声的是苍蝇。”

    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各省区之间也相互开放,内地的人南下广东,仿佛到了异域般,发现广东人什么都吃,除了天上飞的飞机,地上爬的汽车,都可以弄来吃的段子,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传起来的。其实这种说法,早已有之;笔者梳理民国饮食文献,所见多是。

    著名画家、前广州美术学院教务主任谭雪生教授在《抗战时期的国立艺专》一文中,回忆到他抗战期间随国立艺专四处播迁的艰苦生活,其中写到1942年他们辗转迁移到重庆嘉陵江畔磐溪角之后,为了改善一下苦不堪言的生活,他们几个广东籍同学常常会到野外猎捕一只家狗焖来吃,是连即便平常排斥吃狗肉的老师都会闻香而至的:“冬天,广东同学常在教室火炉上煲不用钱狗肉,老师们嗅到香味也就会不请自来。活在艰难时日,彼此都用不着虚假客气。”

    其实,且不说在陪都重庆,即便在红都延安,广东籍学生也会施此“故技”。2018年6月9日《上海书评》刊发了许礼平先生的《吴南生的早年经历》,说抗战期间,吴先生从重庆红岩八路军办事处去延安,进延安中央党校为二部学员。“延安生活却是艰苦的,晚饭时黑沉沉的,苍蝇又多,看不清吃的是什么,夹菜往嘴里一咬,没声音的是豆鼔,‘必’一声的是苍蝇。城巿长大的人实在受不了。延安也有人养狗,若狗儿走失了,狗主辄骂,定是小广东偷去食了。”

    对于内地人来说,弄条狗吃肉好理解好接受,教授们闻香近狗肉也很自然,弄条蛇来打牙祭,可就不那么简单了;谭雪生这方面的本事,更闻名于师生之间。他的同学李承仙《名师·游泳·吃蛇肉》一文,也是写国立艺专重庆磐溪角时期的生活,此番是惊异于谭雪生的捕蛇烹蛇奇技:

    有一次我们去游泳。我们几个女生发现了一条菜花蛇,罗婉仪就说赶快叫小谭。小谭(谭雪生)来了,他就像一位阿里巴巴式的英雄,毫不畏惧,追到菜花蛇,抓起蛇的尾巴狠命砸,他说砸蛇要砸七寸的部位,果真不一会把蛇砸死了。他就开始剥蛇皮,又当主厨,俨然一位战时总指挥。司徒杰作助手,同学们分别备料,有的回宿舍取铜面盆,有的到集市上买来酒和调料,有的回学校取来各人餐具,就这样我们在水磨下面作了一顿蛇肉餐。

    在海外,留学生生活除了绝对的物质生活相对艰苦外,还有故乡风味缺乏的别样的辛苦——中餐馆故可聊解乡味之馋,但不是那么容易消受得起的。方此之际,有奇技的广东籍学生便又可大显身手了。据唐鲁孙先生说,江苏南通籍的保君健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时,室友汤家煌家族世代在广州开蛇行,从小就练成了一把捉蛇高手。“留学生天天吃热狗三明治,胃口简直倒尽,汤君偶或逢周末,有时约了保君健郊游野餐,总带一两条活蛇,到野外现宰现炖,两人大啖一番。”

    令著名的广东高要才子梁寒操(官至国民党中宣部长)都羡慕嫉妒恨的是,有一天时任财政部税务署署长同乡谢祺跟他说:“谈吃蛇,我们谁也比不了保君健,他曾经吃过子母蛇的七蛇大会呢。”这奇迹当然得归功于汤家煌。他们校园里散步时,曾无意中发现一处蛇穴,照蛇游行过草上残留的蛇迹,直跃而行,猜想是蛇中珍品子母蛇。子母蛇除了一般毒蛇治病的长处外,疗治五痨七伤特具神效。尤其是刀伤枪伤,凡是吃过子母蛇的人,就是遭受武器伤火药伤,伤口愈合,要比普通人快出一倍,所以军中朋友特别视若瑰宝。这种子母蛇,在两广一带已经稀见,居然在加州碰巧遇上,居然公蛇母蛇幼蛇窝里堵一举成擒。于是大家兴高采烈一同到了旧金山一家专门供应蛇宴的酒家,用全蛇加上子母蛇来了一次百年难遇的七蛇大会。(唐鲁孙《天下味·蛇年谈吃蛇》)

    (作者系中山大学文学博士)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