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向杲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自2022年3月1日起,将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扩展为“十地十机构”,募集资金规模上限增至2600亿元。引发理财市场各参与方关注。
银保监会表示,“试点启动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市场反应积极,取得良好开局”。良好的开局令人欣喜,“试点扩展”入围者应抓住机遇,加速养老理财在资产配置、产品设计等方面的深耕,赢得更多投资者掌声,这也是“试点”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实际上,在银行理财子公司试点养老理财产品之前,险企就推出了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等产品。但目前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规模较小、发展缓慢,深究其中原因,收益率缺乏足够吸引力是重要原因之一,而低收益率又与资产配置逻辑有关。
目前,养老理财产品与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均采用“固收+”的资产配置策略,以首批试点的4只养老理财产品为例,其中,有3只的权益资产上限为20%,仅光大颐享阳光养老将上限调为40%。
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公司之所以采用“固收+”,与养老资金风险偏好低、资金积累期长、受政策约束多、制度设计存在障碍等因素有关。但同时,银行理财子公司也深受“固收+”模式弊端的掣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优质资产短缺。“固收+”策略下,养老理财产品势必会高比例配置存款、国债、利率债等固收资产。但近年来固收资产一直存在优质资产荒,且险资等机构一直是固收资产的配置“大户”,养老理财的加入难免会加剧“资产荒”。
二是收益率稳健性有余,但弹性不足。受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利率债、存款等低收益资产会降低养老理财产品收益率。此外,2015年以来标准化资产中的长期债券与短期债券间的收益率利差缩窄,甚至一度出现长短期利率倒挂现象,养老理财产品的配置难度不难想象。
三是初期的相对高收益或难以为继。首批试点的4只产品风险等级为R2,封闭期为5年,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在“固收+”资产配置模式下,该收益水平已极具吸引力。此外,为抢占客户流量,首批养老理财产品大幅降低了费率,且都不计提超额业绩报酬和销售手续费。高收益+低费率考验着理财公司运营养老理财产品的持续性。
基于此,笔者建议,养老理财应适当降低固收资产的配置比例,审慎提高权益资产占比,以增厚产品收益率,提升产品吸引力。
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上证指数累计涨幅不到10%的情况下,普通股票基金指数上涨了117%,年化收益率达19%。由此可见,在控制好风险水平的前提下,适度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有利于增强产品吸引力。
当然,适当增强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的前提是理财公司要有相应的投研能力。同时,正如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所说,试点理财公司应当引导形成长期稳定资金,探索跨周期投资模式。
00:24 | 上市公司参设产业基金应逐“新”求... |
00:24 | 电子行业呈现强复苏态势 算力存储... |
00:24 | 以汽车产业“链”出经济新动能 多... |
00:24 | 海大集团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持续打... |
00:24 | 专访联东集团常务副总裁梁环宇:产... |
00:24 | 泸州老窖:推进产能优化升级 加快... |
00:24 | 时代电气乘新能源之风而上 积极布... |
00:24 | 优化产品结构强化经销商网络 五粮... |
00:24 | 直击轨道交通行业集体路演:行业景... |
00:24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耐心“陪跑” 赋... |
00:24 | 实探博时津开科工产业园REIT底层资... |
00:24 | 保险预定利率“2时代”下银保代销...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