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浦
市场是否有效,这个争论至今未分出胜负。维护市场有效理论的人提出了各种观点来圆自己的观点。有一个说法值得商榷,即投资者的多样性。
理论家支持市场有效观点并不稀奇,而从事金融市场实践的人士如果支持这个观点,就需要认真对待了。华尔街明星分析师、哥伦比亚商学院教授迈克尔•J•莫布森认为:
市场从来就不是出于理性人之手,它反映了一个多样化群体的交互作用,而多样性则是获得精确结果的前提所在。在多样性、互动和激励同时到位的情况下,市场解决问题的效率将是无与伦比的。可以看出,莫布森作为资深投资界人士,他承认市场参与者并非都是理性人,但是他认为市场效率仍能保证的原因是投资者的多样化。而理性人与非理性人相比,可能后者的多样化程度更高一些。莫布森进一步提出:要形成一个有效的市场,我们首先需要三个条件:投资者的多样化、集合(形成一个市场)和激励(明显的经济回报,或是声望之类的其他回报)。而多样性又是其中最难以把握的方面,它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技术面投资和基本面投资,增长型投资和价值型投资,长期和短期投资等。与此同时,多样性还是我们认识市场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当我们在市场上步调一致的时候,也就是市场归于无效的时候。
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个体本身是否具有理性,而是在于他们是否会在同一时刻出现同种方式的非理性。所以说,认识个体行为的偏失可以完善我们的决策,而认识集体的运行机制则是超过市场基准收益率的一个关键要素。在认识到人类行为次优化这一现实的基础上,关键问题也就变成了投资者是否具有足够的多样性,从而实现市场的有效性。多样化倾向于造就有效的市场,而多样性的丧失则会让市场趋于无效化。
量化投资在2021年股市上半年取得了佳绩,而年末却惨遭滑铁卢式的失败,主因是量化投资策略趋同导致市场多样性受损。这两年证券投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抱团”炒股,带来的缺点之一则是规模大的基金难以在高点脱身,而且容易形成惯性思维,导致投资拥挤和市场多样性受损。2021年初和2022年初的调整使得抱团资金损失惨重。量化基金的量化因子、投资策略同质化现象严重,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量化策略的失效速度。而且量化策略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上一年有效的策略在年初投资风格切换时可能大多没有调整,同质化应对市场的错误策略导致大部分量化投资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的表现很差。
依赖相同的策略进行交易,大体量的资金交易将导致市场价格偏移,势必会加剧市场波动。具体而言,面对相同的市场行情,若不同机构间发出完全相同的买入或卖出信号,一旦同方向操作机构过多,则可能导致较大的市场波动。需要注意的是,若只是交易价格的短暂不稳定,顺其自然即可;若持续时间较长,波及金融市场稳定性,则需人工干预。
(作者:刘云浦宝新金融集团副主席)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