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森 陈启清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然迎来一个新的时代,我国也正在新起点上谋划更高水平的全面开放。资本市场作为我国当前金融发展的重点,也正迎来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的开放。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金短缺的瓶颈,因此,当时资本市场开放选择了以国内机构走向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为主要形式。早在1982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就在日本成功地发行了100亿日元的债券,拉开了我国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的序幕。1992年10月份,华晨中国汽车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第一股。自此以后,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走出去,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进行融资,截至2016年底,累计262家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融资总额3152亿美元,极大地支持了国内经济建设。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对外账户进入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双顺差状态,外汇资产不断积累,国际投资头寸迅速增加。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也推进了国内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国外金融机构大量进入我国境内营业,海外资金通过最早的B股到现在的QFII、RQFII、沪港通、深港通等渠道投资境内资本市场,境外机构投资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的渠道也比较畅通。
当前各国资本市场正进入激烈竞争的时代,世界各国纷纷争抢资本市场最稀缺的资源——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成为决定一个国家资本市场成长性和竞争力的根本。在这种背景下,需要把中国的优质企业留在中国资本市场,也需要把国际优秀企业引入中国资本市场,建设一个富有国际竞争力的资本市场。与此同时,中国资金大量进入海外投资,并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收益,我国在资本交易上面临负债成本高、资产收益低的窘境,必须重新思索对外资本交易方式。在对外资本交易上,我国引进资本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对外投资则以证券投资为主,直接投资成本高,证券投资收益低,导致我国对外资本交易长期处于负收益状态。而且经过40年的开放,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正逐渐进入一个低速增长期,外商直接投资增长速度已经低于GDP的增长速度,甚至出现负增长。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必须探索引进资本的新形式,这个新的形式可能就是证券投资,通过资本市场来引进资本,让全球的资本通过中国资本市场配置到中国的产业发展上去。因此,在资本市场开放上,必须重点推进资本引进来。
同时,以均衡开放的观点来看,“双出”战略为主的资本市场开放是一种单向的、失衡的开放,这种开放只能是特殊阶段的特殊选择,是很难持续的,因此,必须从单向开放走向双向开放,从失衡的开放走向均衡的开放。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提出“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高股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放宽境内机构境外发行债券,以及境外机构境内发行、投资和交易人民币债券。”
按照双向开放的要求,未来资本市场的开放重点要从”走出去“变成”请进来“,把企业请进来,把资金请进来,构建以“双进”为重点的资本市场开放战略。通过“双进“的开放战略把中国资本市场建设成为一个富有国际竞争力的资本市场,成为一个国际融资者和投资者优先选择的资本市场,成为一个中心化的国际化资本市场。为此,一方面应积极通过机制创新吸引国际优秀企业到国内上市。这些国际优秀企业到国内上市可以对国内企业的公司治理及企业运营发挥标杆效应。另一方面应积极吸引国际资本投资中国资本市场,开辟国际资本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渠道。
当然,对于这样一种开放战略,有的人可能有担忧,担心外资大量进入会不会加剧国内资本市场动荡,带来资本流动风险,监管不到位还可能因资本流动酿成金融危机。从历史上看,这样的可能确实是存在,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在享受资本市场开放带来的收益的同时自然要承担风险。不能因风险而止步不前,毕竟建设一个国际化的资本市场,让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的资本配置中心也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而且,中国的监管层完全可以通过更好地监管来管理好风险。
(张永森系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陈启清系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21:22 | 9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锦:贵... |
21:16 | 阿里云无影AI云电脑亮相 综合体验... |
21:15 | 京东11.11放大招:千亿流量扶持、... |
21:12 | 安徽建工:选举杨善斌为董事长 |
21:01 | 恒帅股份接受机构调研 详解公司经... |
20:59 | 鼎捷软件变更证券简称为“鼎捷数智... |
20:59 | 安徽凤凰:发布2024年半年度权益分... |
20:59 | 凯尔达:选举侯润石为董事长、王金... |
20:59 | 善水科技:选举陈国锋、卢昂荻为独... |
20:58 | 精测电子:控股子公司收到政府补助 |
20:58 | 德科立:2024年半年度分红每股派0.... |
20:58 | 浙版传媒:选举程为民为公司董事长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