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农金网福建讯(记者陈衍水)6月18日,第二十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福州开幕。当日下午,福建金融服务“四大经济”对接会(下称“对接会”)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兴业银行作为对接会承办单位、海创会参展单位亮相金融服务馆,全面展示服务“四大经济”、推动福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创新成果。
作为根植福建的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兴业银行扎实推进“三提三效”行动,释放福建区域改革动能,突出做好服务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篇文章”,靠前发力、加大作为,全力当好服务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的金融主力军、排头兵。
截至5月末,兴业银行在福建省内各项贷款余额超1.4万亿元,同比增长25%,通过地方债投资、债券承销与投资等多元融资方式提供融资余额超4400亿元,省内“四个经济”贷款余额1377亿元,同比增长28.6%。
为“数字福建”赋能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福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新引擎。兴业银行主动拥抱数字经济浪潮,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到5月末,兴业银行在福建省内数字经济领域贷款余额达533亿元,同比增长27.8%。
数字产业企业多是轻资产的技术密集型企业,普遍缺乏传统抵质押物,按传统评审体系难以获得融资。为解决这一痛点,兴业银行创新推出“技术流”评价体系,从产学研情况、知识产权情况、高管团队、科技资质等8个方面、17个维度,对科技人才、成果和企业科技创新实力等,实现精准量化的自动识别,构建企业“第四张报表”,将技术“软实力”转化为融资“硬通货”。
作为福建“金服云”平台建设运营方,兴业银行积极对接各类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公共数据的资源共享、价值转化,让数据要素有效赋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目前已解决3.6万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4.38万多笔、超1500亿元融资需求。
为“海上福建”加力
兴业银行紧跟“海上福建”战略部署,构建了涵盖海洋产业园融资、海洋生态圈供应链融资、海域使用权质押、蓝色债券等多元化蓝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支持福建省海洋产业发展壮大。1-5月,兴业银行在福建省内海洋经济领域贷款余额达304亿元,同比增长42.4%。
兴业银行与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合作,在全国率先开展蓝碳金融,设立全国首个“蓝碳基金”,完成全国首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实现我国海洋渔业碳汇交易领域“零的突破”。
海洋是福建连接内外的“大通道”,去年10月,兴业银行以省内11家沿海地市国有港口企业整合重组成立的福建港口集团为重点,深化战略合作,助力福建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推进“丝路海运”建设。
海洋是福建产业发展的“新大陆”,去年12月,兴业银行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承诺未来五年提供不低于600亿元意向性融资额度,为海洋经济相关产业发展全力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为“美丽福建”添彩
全国首笔林票质押贷款、首张碳中和机票、首笔绿色乡村振兴债券、首笔碳汇贷……作为绿色金融先行者,兴业银行将福建作为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主战场、示范田,“融资+融智”并举,厚植福建绿色经济发展新优势。到5月末,兴业银行在福建省内绿色经济领域贷款余额达522亿元,同比增长53.2%。
2021年4月,兴业银行发挥“商行+投行”优势,为华电福新能源有限公司承销落地全国首笔权益出资型“碳中和”债券、首单用于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的蓝色债券,两笔债券合计发行20亿元,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320万吨、二氧化硫超360万吨,
闽北森林广袤,拥有丰富的碳汇资源,如何将碳汇变资产?兴业银行在南平创新推出全国首单远期“碳汇贷”、福建首张碳汇主题的一元碳汇联名卡,让森林增绿、农民增收。
为文旅融合增效
福建生态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兴业银行创新探索“金融+文旅”模式,打造特色服务方案,目前在文旅经济领域贷款余额达465亿元,助力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省。
兴业银行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持续加大对龙头企业支持,助力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泉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发行2022年度首单中期票据,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助力省内旅游业克服疫情影响,加快复苏。
在福州,兴业银行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探索打造福山郊野公园智慧场景生态银行新模式,并陆续在福州西湖等22个公园复制推广,完善智慧文旅服务体系,推动福建省文旅产业加快数字化升级,不断提高竞争力。
日前,在2022“中国旅游日”福建分会场主题活动上,兴业银行宣布与三明文旅集团共同打造“智慧游三明”小程序,将三明地区“吃、住、行、游、购、娱”装进手机,实现一部手机游三明,提升文旅经济对乡村振兴、普惠小微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责任编辑:曹沛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