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农金网广东讯(记者郝飞)10月20日,平安银行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该行持续支持实体经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在风险防控方面,该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风险管理,整体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支持实体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平安银行运用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前沿科技,打造“平安好链”、“新一贷”等精品业务,持续开展业务模式及智慧服务创新,为中小出口企业提供“出口E贷”线上融资产品等,切实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据报告显示,1-9月,该行完成发行总额为200亿元人民币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发放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等。
同期,该行新增投放民营企业贷款客户占新增投放所有企业贷款客户达70%以上;9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6.2%,在企业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为72.4%;1-9月,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不含票据融资的小微企业贷款发放额2632.01亿元,同比增长36.6%。
截至9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达78.79万户,贷款余额达3620.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5%,不良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平安银行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持续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金融帮扶工作。
1-9月,平安银行投放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资金66.17亿元,惠及7万农户;自金融扶贫和乡村振兴项目启动以来,累计投放319.26亿元,惠及88万贫困人口和农户。
8月,平安银行主承销国家能源投资集团202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乡村振兴),其中15亿元用于支持贵州省区域电力项目,定向支持“黔电送粤”战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能源保障。
在践行绿色金融方面,平安银行全面建立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在绿色建筑、风电、光伏、水电、核电、轨道交通、水处理、园区改造、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治理等领域,打造了一批绿色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创新样本。
平安银行通过发挥金融科技和综合金融的优势,持续加大绿色金融业务的投放力度,为众多行业中的优质企业提供了绿色金融支持;如为企业提供先进的供应链金融、智慧财司管理、物联网应用等金融科技服务,帮助企业在绿色转型发展中提升管理效率。同时,通过复杂投融的产品创新模式,为大型央国企、民营龙头上市公司在可再生能源建设中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截至9月末,该行及平安理财绿色金融业务余额932.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5.8%;该行绿色信贷余额53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4.3%。
平安银行表示,将继续积极落实各项国家战略,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和制造、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支持消费和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乡村振兴,积极践行绿色金融,不断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全面履行职责,全力担好使命,全员奋发有为,推进新三年战略目标的实现。
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今年以来,国内经济持续复苏,银行资产质量整体继续改善,但产业链上下游利润分化加剧,经济复苏区域、行业不平衡问题仍较显著,中下游部分企业和个人还款能力承压,银行资产质量管控仍面临挑战。
平安银行积极应对宏观环境风险,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大力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并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整体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截至9月末,平安银行逾期贷款占比1.4%,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60天以上贷款占比0.85%,较上年末下降0.23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0.76%,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1.05%,较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
针对四季度可能面临的经济复苏边际放缓风险,平安银行继续保持较大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力度,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提升风险抵补能力。
今年1-9月,该行计提的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359.29亿元。9月末,贷款减值准备余额837.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5%;拨备覆盖率268.35%,较上年末上升66.95个百分点。
同期,该行累计核销贷款232.11亿元;收回不良资产总额274.05亿元,同比增长58.6%,其中收回已核销不良贷款120.91亿元。
平安银行表示,将持续强化管控措施,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进一步提升风险抵补能力,牢牢守住风险底线,确保资产质量可控。
责任编辑:田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