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农金网天津讯(记者郝飞)日前,渤海银行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该行主要业务规模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资产总额达人民币1.5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97%;存贷款规模均保持较快增速;信贷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全行绿色信贷余额较上年末大幅增长33.74%;资产质量持续稳定;盈利能力稳中有升,实现归母净利润人民币53.45亿元,同比增长5.9%,实现了“规模、效益、质量”的协同稳健发展。
主要业务规模指标稳中有进
上半年,该行加大向实体经济让利,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58.03亿元;税前利润达人民币67.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93%;得益于精细化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该行盈利能力稳中有升,实现归母净利润人民币53.45亿元,同比增长5.9%;实现归属于该行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人民币4.91元,较去年末增长4.69%。
渤海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实现稳定增长:截至6月30日,该行资产总额达人民币超1.56万亿元,较上年末新增人民币1668.04亿元,增幅达11.97%;负债总额人民币超1.4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2%。
在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业绩持续向好的同时,渤海银行资产质量管控成效得以显现:截至报告期末,该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至1.76%。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贷款减值准备275.9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39亿元;债券、非债券及同业投资减值准备87.53亿元。贷款拨备率2.82%,拨备覆盖率160.55%;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拨备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报告期内,渤海银行严守风险管理底线,秉承“全面、主动、敏捷、到位”的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坚持稳健的风险偏好,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2.76%,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73%,各项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
据悉,该行将通过强化技术驱动、客户驱动、创新驱动、数据驱动,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数字化和流程化水平,以智能、敏捷的风控能力助推业务转型升级,有效保障全行各项业务稳健、平衡、可持续发展。
资产负债及信贷结构持续改善
报告期内,渤海银行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根本宗旨,积极贯彻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脱虚向实”的相关政策要求,严控向房地产和“两高一剩”行业的资金投放,坚持将信贷资源优先投向国民经济基础行业、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大力提升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水平,加快培育绿色金融新优势,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在资产端,渤海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9538.39亿元,占资产总额的61.13%,较上年末增长10%。在负债端,该行吸收存款余额8576.5亿元,增长13.11%,吸收存款占总负债比重上升至59.02%。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渤海银行的制造业及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占比增幅显著,全面完成制造业、普惠型小微企业的服务目标:截至报告期末,该行银保监口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48.54亿元,较上年增加183.43亿元,增幅高达50.24%;制造业贷款投放提速,全行制造业贷款总额970.3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4.58亿元,增幅23.49%。
此外,渤海银行高度重视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主动将绿色金融理念融入业务经营活动之中。报告期内,该行持续加大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等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信贷支持力度,全面推动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全行绿色信贷余额265.8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74%;成功发行独立承销的首单绿色债务融资工具。
渤海银行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审慎开展房地产信贷业务:截至报告期末,全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较年初下降2.5个百分点,已超额完成2021年末压降目标,满足监管要求,符合房地产集中度新规要求。
据悉,未来在资产投放方面,渤海银行将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监管一系列管控要求,在国家政策与监管的引导下,不断加快推进业务转型,持续调整信贷结构,银行资金将更多流向绿色转型、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与中小微企业等领域,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责任编辑: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