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耿文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2024年6月保险业经营情况。上半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55万亿元。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7442亿元,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8万亿元。赔付方面,上半年保险业原保险赔付支出1.23万亿元。一系列数据彰显了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科技保险、绿色保险、农业保险,建设再保险市场,建立健全国家巨灾保险保障体系”是当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策略。记者注意到,随着科创型企业的日益增多和科技创新活动的不断加强,科技保险迎来发展新机遇。
为科创型企业护航
科技保险是专门针对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设计的保险产品,旨在帮助这些企业分散在研发、生产、销售、售后以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现实风险。
“科技保险通过提供保险赔偿或给付保险金,来减轻这些企业和机构的经济负担。”人保财险有关负责人介绍,科技保险可以帮助科创型企业抵御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失败、知识产权争议等风险,让企业能够更加专注于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并可以激发企业进行更高风险、更高回报的研发活动。
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的杭州链城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金国军告诉记者,已为公司投保了人保财险的数据知识产权保险,主要是为了在面对日益复杂的数据安全环境时,能够获得全面的保障和及时的经济补偿,从而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据悉,企业投保后,如果第三方对企业实施有关法律法规中列明的侵犯数据知识产权的行为,企业即可从该份保险中获得直接经济损失、法律费用、调查费用、应急响应费用、数据恢复费用等相关补偿。
记者在调研采访中获悉,数据知识产权被侵害对公司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限于经济损失,还包括竞争优势丧失、市场和客户信任度下降、运营中断等多个层面的影响。
“投保了数据知识产权保险,降低了企业因创新失败而遭受重大财务打击的可能性,从而鼓励企业加大在新技术、新产品和服务上的投资,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金国军说。
除了数据知识产权保险外,科技保险还涵盖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营业中断保险、产品质量保证保险等诸多产品,旨在为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提供全方位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随着科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科技保险的产品和服务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上述人保财险负责人表示。
尚处于探索阶段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目前科技保险在全国范围内尚处于探索阶段,暂未形成规模效应,存在企业需求有待挖掘、市场尚不成熟等问题。
“科技保险市场推广时间还不长,保险公司对不同领域的科技型企业认知不足,对相关企业、产品的准确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人保财险浙江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科研领域的保险产品存在风险识别难、产品定价难、理赔鉴定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保险的快速发展;并且,保险产品的供给和产品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未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科技保险更好发展?
“我们希望保险公司能够提供更多的预防性服务,比如定期的数据安全培训、风险评估报告等,以帮助我们提前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已经投保人保财险“嘉科保”科技保险试点项目的嘉兴子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要华说。
“这需要整合资源和能力,梳理科技保险细分市场,将保险嵌入科技工作的各个角落。”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应建立科技企业风险评价机制和科技风险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信息不对称对科技保险供给的制约。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整合科技企业、保险公司、保险中介等各方力量,通过基于科技企业风险评估的大数据分析,定期发布科技风险评估及分类操作指引,加强市场主体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加强与第三方专业公司的合作也很重要。保险公司应与科技企业、保险同业、再保、数据公司、评估公司等展开合作,借助其专业的力量,共同评估科技保险风险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科技保险风险减量管理体系,并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计量,从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各地政府可以加大支持力度,给予相应产品一定的保费补贴,以减轻中小企业投保负担,逐渐增强企业投保意识。
(编辑 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