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松 通讯员 罗一清
今年以来,河南省淇县农信联社从完善机制、加强教育、强化考核、加大投放、深化对接等五个方面入手,大力推动小额信贷转型,为稳健经营夯实了基础。
完善制度,解放思想包袱。该联社印发并大力宣讲《信贷业务尽职免职管理办法》,在思想上为客户经理松绑,有效解决员工拒贷、畏贷思想;制定《淇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职工营销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在任务分配上,打破柜员、大堂经理、客户经理、机关科员等身份壁垒,信贷投放由少数客户经理营销向全员营销转变,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截至目前,该联社共有180人成功营销贷款,占在岗员工的69.50%。
加强教育,推动合规管理。该联社通过严格信贷制度,严控信贷风险,严管信贷队伍,严护信贷声誉,严明信贷纪律,把合规内控和风险防控贯穿于信贷管理的全生命周期,进一步提升了办贷效率和客户体验感。
强化考核,突出正向激励。该联社将绩效考核向基层一线、向客户经理倾斜,通过制定客户经理等级管理办法,以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大维度将客户经理分级,将等级考核与岗位工资和放款权限挂钩,同时打通客户经理晋升渠道,激发客户经理的工作主动性和营销积极性。当前,该联社客户经理的工资平均为普通柜面人员的1.5倍,部分优秀客户经理的工资高于社主任和领导班子的工资,激发了信贷人员干事创业的激情。
加大投放,引导结构调整。该联社以个人贷款和小额的公司贷款为主要发力方向,持续加大信贷投放,支持个人创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截至目前,该联社个人贷款余额13.44亿元,占比47.00%,较年初增加8.14个百分点;小额贷款余额16.93亿元,占比59.19%,较年初增加8.84个百分点;抵质押类贷款在压降了大额贷款的基础上增加了5161万元。
深化对接,推动“党建+金融”。该联社积极与辖区内行政村(社区)对接,以“党建+金融”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整村授信工作,按照“应采尽采、应授尽授、应贷尽贷”的原则,累计为辖内客户授信1996户、金额1.55亿元,用信928户、金额5690万元。
“我们将坚守支农支小定位,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推动小额信贷转型,为服务‘三农’贡献农信力量。”淇县农信联社相关负责人说。
(编辑 余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