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衍水
近年来,福建农信始终把乡村广袤无垠的“希望田野”作为金融服务的“热土”,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优化信贷政策、创新信贷模式,发挥金融“输血”功能,激发乡村“造血”潜力,执金融画笔、着服务之墨,为广阔大地绘五彩“丰”景。
融资融智
为麦地涂抹片片丰收黄
行走在南平市松溪县溪东乡雷畲村烟粮(玉米)套种轮作示范区,一片欢歌笑语、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映入眼帘。“感谢科技特派员和金融指导员的大力帮助,今年玉米的收成很好!”种植户雷大哥望着饱满圆润的玉米兴奋地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2022年,在松溪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县烟叶改种新品种“翠碧1号”,烟叶收成期提前,与种植秋粮的时间间隔增加到两个月。今年夏天,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种植户雷大哥的合作社计划在增加的两个月内套种夏玉米,但由于资金不足,犯起了难。松溪农信联社金融助理在与特派员交流中得知该情况后,第一时间为雷大哥的合作社发放了“福农·福粮贷”205万元。有了“融智+融资”的支持,雷大哥开始了一年三种的烟粮套种,多了一季收成,收入增加,村里农户也乐开了花。
今年以来,松溪农信联社深入推进“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进一步加强金融助理与科技特派员、驻村第一书记等人才的联合,通过“融智+融资”,全力支持县委、县政府推行的烟粮套种轮作一年三种发展模式,助力提高县域粮食产量和农民收益。截至8月末,共发放“福粮系列”贷款320余户,授信金额3060.15万元;发放烟叶系列贷款230余户,金额1031.77万元。
创新模式
为果园点染颗颗致富紫
好事频传,另一边宁德市古田县某果园里也一片欢腾。“今年通过村里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无花果的销路打开了!”无花果种植户丁师傅感慨道。
为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助推乡村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古田农信联社通过党建引领,积极参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建事宜,构建起村集体和群众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创新推出“村支部领办合作社审核推荐+农信贷款+生产要素托管”新模式,破解部分农村生产要素确权不到位、流转受限制、评估缺标准的瓶颈问题。
同时,该联社把支持食用菌、果蔬种植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作为信贷投放重点方向,以激活农村生产要素为突破口,积极对接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平台,以果林、菇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非标准农村要素作为有效增信资产,有效解决了果农、菇农“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截至8月末,古田农信联社累计发放生产要素类贷款9.77亿元,有效激活了农村生产要素,畅通了农村经济内循环,助力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量身定制
为菜田增添株株幸福白
近日来,记者在福州市闽清县三溪乡的田地上,处处可见芋农忙碌的身影,挖刨、分拣、装袋、装车运送,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张杰开是三溪乡的槟榔芋种植能手,他利用在市、县农业局学习种植槟榔芋的技术,种植槟榔芋180多亩,同时组织成立了“闽清县赢绿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解决了本村13户农户就业问题。为扩大槟榔芋种植规模,闽清县赢绿农业专业合作社与金沙镇、白樟镇等地段农户签订土地承包协议,此外还与当地政府签订了溪南村旧村复垦项目净增耕地租赁协议书。
然而,承包田地的资金短缺问题使张杰开犯了难。在得知闽清县赢绿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资金需求后,闽清农信联社金融助理第一时间上门拜访,经过一番交流与实地查看后,迅速进行综合评估,并向张杰开发放了100万元的“芋农贷”,解了他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有了这笔钱,我可以将槟榔芋的种植面积增加到410余亩,预计每亩产量达到4000斤,产值360万余元,前景喜人,这要感谢农信社的鼎力支持。”张杰开兴奋地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闽清农信联社围绕“产业振兴、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为抓手,以“整村授信”为主载体,全面架设助农惠农的特色“桥梁”,为闽清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贡献农信力量。
(编辑 张钰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