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稿人 孙金霞
本报记者 李美丽 通讯员 王文博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1995年的阳春三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以下简称“农发行陕西省分行”)正式成立。三十年来,农发行陕西省分行始终坚持政策性银行办行方向,从委托代理到自营,从专司粮棉油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管理到业务范围拓宽,从全面深化改革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孜孜不辍、深耕主业,逐步成长为支持陕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生力军。
强化封闭运行竖起“定海神针”
从收购资金管理“约法三章”到“封闭运行”管理,农发行陕西省分行始终以“保收购、防挪用、促扭亏”为重点,以“库贷挂购”比例管理为核心,按照各级政府领导的分级分部门收购资金供应责任制,正确处理与粮棉企业“捆绑式”银企关系,按照“收一斤粮,贷一斤粮款”原则,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常年常时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同时,该分行坚决遏制企业亏损挤占收购资金、挂账大量增加及收购资金严重流失等现象,做好既供应又管理,自成立以来,从未出现客户企业向农民“打白条”现象。
农发行陕西省分行统筹支持政策性和市场化粮食收储,积极落实调控政策,保障粮食流通有序,是农发行始终不变的使命职责。每年夏收期间,该分行第一时间启动夏收工作保障机制,提前组织夏收调研、资金预测、政策宣讲等准备工作,并在各收购县(区)设立收购网点,实现全覆盖,做到收购不留“空白点”。遇到连续阴雨等突发情况时,该分行主动加大对烘干设备等农机具流通、购买、销售的信贷政策宣讲及信贷支持力度,助力夏粮抢收工作。夏收期间,该分行开通办贷绿色通道,优先办理、优先调查、优先审批、优先安排信贷计划,保持网银、银企直联等电子支付渠道7×24畅通,使“随时随地为客户谋便利”成为服务粮食收购的主旋律。
三十年来,在粮食市场复杂的历史变革中,农发行陕西省分行始终严格落实封闭运行管理各项要求,持续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的职能作用。建行至今,该分行累计投放粮棉油贷款1101.82亿元,实现了粮食信贷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助力脱贫攻坚传递鱼水深情
2015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农发行陕西省分行被确定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的主导行,全程参与制定陕西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融资方案》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管理办法》,累计投放各类扶贫贷款510亿元,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等脱贫攻坚重点领域,累计帮扶贫困人口450万人次,助力贫困山区走上小康路;连续10个季度被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金融精准扶贫绩效“优秀”,切实发挥了金融扶贫先锋主力模范作用。期间,该分行还参与定点帮扶村宁陕县小川村扶贫攻坚计划制定,累计捐赠约80万元帮扶资金,实施推进丹参示范种植基地和全村信息化建设,支持村民到河北沧州参观学习“煤改气”技术,通过提供融资融智服务,全力帮助小川村稳定脱贫,得到地方党政的高度认可。
如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
近年来,农发行陕西省分行持续加大巩固衔接贷款支持力度,围绕全省重点区域,投放帮扶贷款476.84亿元,带动服务脱贫人口329.11万人次,向11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投放各项贷款122.56亿元,向56个脱贫县投放各项贷款360.4亿元,投放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贷款243.75亿元,覆盖800人以上集中安置点152个,覆盖率63.86%,持续当好衔接帮扶工作的“金融后盾”。
服务乡村振兴彰显使命担当
2018年以来,农发行陕西省分行累计向72个革命老区投放各项贷款918.26亿元,先后支持延安宝塔山、南泥湾景区提升工程建设、延长县“厕所革命”项目,服务推进延川、宜川、甘泉等县区河道整治和防洪工程建设,不断在黄土地上寻找破解发展问题的答案。同时,该分行主动担起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以支持延川县贫困村整体提升项目为启发点,全面启动黄河流域居住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保护工程,在守护黄河血脉、传承黄河文化方面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作用,助力革命老区绿色产业崛起。
农发行陕西省分行还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支持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从绿水青山常态化、产业发展绿色化、乡村环境宜居化等方面着手。2020年以来,该分行累计投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944.14亿元、农业现代化贷款295亿元;推动“三大工程”建设,累放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120.42亿元;截至目前,绿色贷款余额769.78亿元,为“三农”和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农发行陕西省分行将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政策性金融活水,不断续写“支农为国、立行为民”新篇章。
(编辑 田冬 乔川川)